車子從新疆出星星峽,經過一段漫長的戈壁公路後抵達甘肅柳園。這個戈壁灘上的小鎮看不到一棵柳樹。從這裡離開通往嘉峪關的大路向南120公里,就是敦煌。
蔡偉:自駕車愛好者,曾單獨自駕前往西藏、新疆、青海、海南、東北等各荒野之地,相信重要的是不在於擁有什麼汽車,而在於開車去過哪。
行前隨想
我第一次接觸敦煌其實是在2007年1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當時為了了解流失在俄羅斯的敦煌遺書,曾經專程前往聖彼得堡冬宮邊的俄羅斯東方研究所。這裡收藏著俄羅斯院士奧登堡從敦煌偷運出中國的數千卷敦煌遺書。東方研究所本來是冬宮的一部分,內部裝飾精美華麗又稍顯陳舊。在這樣西洋宮殿式的大廳內安靜地看著數千年前、萬里之外敦煌遺書原件,確實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今天即便想在國內親眼目睹敦煌遺書原件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多數敦煌遺書都在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和日本,中國遺存的不過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在東方研究所內,每一張敦煌遺書的殘頁都夾在兩個紙板之內,有的是佛經經文,有的則是世俗的文書。比如一張文書內記載著當時一個供養人採購的物品,買了一捆香、幾斤鹿肉,無所不包。當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張公文文書。那位不知名作者的小楷書法精美典雅,完全是我熟悉的元代趙孟頫的筆法和風度。
戈壁中的天才書法家
敦煌遺書在上個世紀初被王道士發現、被西方人發覺和劫掠之前,已經被歷史湮滅了數百年之久。過去仰望趙孟頫的書法藝術,以為那樣的筆法和書體為他所獨創,卻全然不知道在唐代,偏遠的敦煌就有這麼多無名的抄經人,他們的書法藝術已經登峰造極。而後代的大師或是在這些無名人的經驗和修養上發展出了成為 “自己”的藝術。
敦煌之盛在於莫高窟,而莫高窟的遺書和價值,一個是龐大的敦煌遺書,它已經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問;另一個就是莫高窟本身。
莫高窟位於敦煌以東20多公里的戈壁中。整個洞窟在沙礫質地的河邊斷崖上開鑿。今天看來,敦煌更像是歷史上的一個文化接力工程。從北魏開始,最早有人開始在這裡開鑿洞窟,最終的彩塑則是清代修復重建。莫高窟的解説員説,莫高窟最鼎盛的雕塑、彩繪藝術都是出自唐代。在這裡開鑿的數百個洞窟中,許多不知名的工匠留下的雕塑和彩繪藝術,早已達到後人再也無法企及的高度和境界。
遠古謎一樣的璀璨
在莫高窟的洞窟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筆畫和彩塑。由於保護的原因,莫高窟並不是所有的洞窟都對外開放。一些最著名壁畫所在的洞窟,比如九色鹿、化城喻品和張義潮出巡圖等壁畫所在洞窟都不向普通遊客開放。但這並不意味著到了敦煌就會留下遺憾。其實對於普通遊客來説,通常兩個多小時的參觀時間,能夠觀看將近10個洞窟。解説員説,要想全部參觀完所有洞窟,沒有兩三年根本不可能。
好在莫高窟很多開放的洞窟都是精品。在洞窟內,幾乎所有的遊客在參觀完兩三個洞窟後,就能夠發現唐魏和西夏、北宋時代的雕塑壁畫與清代修復的塑像的區別。唐代彩塑莊嚴柔美,線條完美,渾身透露著高雅的氣質。每個雕塑的神態和氣質都各有不同,每個雕塑的眼神似乎都在流露著內心的情感。而為數不多的清代修復雕塑,通常顏色艷俗,造型呆板,讓人遺憾偉大和美好為何總是像遠古遺存的神話。
今天的莫高窟,似乎是古希臘一樣的歷史明燈,突然誕生在亙古,然後又湮滅在蠻荒。敦煌今天所在位置的偏僻和隔絕,更加深了這一神奇的背景。為什麼敦煌會在上千年前誕生如此繁盛燦爛的文明?如果你不是乘坐飛機,而是沿著古絲綢之路的路線開車前往敦煌,由此産生的震撼和疑問會更加深刻。而這樣的旅行方式,也更有利於理解敦煌文明誕生的歷史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