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X”的嬗變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9-03-07 15:02:23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未知“X”的嬗變

學術主持:孟祿丁

策展人:湯宇

參展藝術家:陳家紅、谷懿霏、洪張博、李思奇、劉詩陽、施元欣、譚坦、文瑞然

主辦單位:橋藝術空間

協辦單位:扶春文化藝術中心

開幕時間:2019年3月10日15:00

展覽時間:2019年3月10日—2019年4月11日

展覽地點: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D09-1

媒體支援:藝術中國、雅昌藝術網、鳳凰新聞、青桐創媒、在藝、藝釐米

2019年3月10日,橋藝術空間將迎來新展——未知“X”的嬗變。本次展覽由策展人湯宇策劃,由扶春文化藝術中心協辦

陳家紅,《剔腐生新治療案例》,280×300cm,綜合材料,2018

藝術並不倣造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

——保羅•克利

過往討論抽象,從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開始,在形式主義演進的邏輯中對於視覺語言的純化,在繪畫中表現為去除圖像的文學性,再現性,甚至音樂功能。但在今天,我們很多認知和判斷的基礎並非具體的事物,而是建立在一種抽象的數據關係之上的。莫蘭迪曾説:“我相信,沒有什麼比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更抽象、更不實在的東西了。”今日確實如此,傳統意義上關於視知覺經驗不斷在新的層面上被突破,手機二維碼、VR影像、浸入式體驗等等,這些新的生活體驗並非源自實體,而是源自於一種抽象性的數據結構和邏輯關係。

谷懿霏,《牢記》,30×20cm,木板綜合材料,2019

本次展覽希望以年輕一代的個體經驗方面相關的角度切入抽象繪畫,替代以往對於抽象概念的籠統探討,回避以“冷”“熱”,“感性”“理性”對抽象繪畫進行簡單的語義劃分。展覽選擇了陳家紅、谷懿霏、洪張博、李思奇、劉詩陽、施元欣、譚坦、文瑞然八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既有基於身體感官機能的延展,也有對於數據關係的思考,還有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以及材料和物質性的表達。展覽命名為“未知X的嬗變”,符號“X”,預示著一種未知的表達,象徵著創造性的開放可能,就像保羅•克利所説“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新一代抽象繪畫的魅力就在於未知的“X”經驗。他們的作品或基於視知覺經驗的嬗變,或探索正在成型的混雜社會生態的內在抽象基因。這種抽象表達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或綜合或提純,都以更為明確的與個體生命體驗直接關聯的問題或意識呈現出來。無論是抵抗群體性的無意識還是表達新的結構性焦慮,青年一代的抽象表達都在一種瞬息萬變且難以定型的新維度下生長。

——湯宇

展覽將從2019年3月10日持續到4月11日。

洪張博,《數據命脈No.50 》,120×200cm,130×200cm,丙烯綜合材料,2018

李思奇,《夜與匈奴》,195×130cm×3,布面丙烯,2018

劉詩陽,《32重》,250×150cm,綜合材料,2018

施元欣,《亦山亦水》,70×48.5cm,紙上水墨,2018

譚坦,《Call for TT》,60×80cm,布面油畫,2018

文瑞然,《一至零》,200×180cm,油畫綜合材料,2018

展覽名稱:未知“X”的嬗變

學術主持:孟祿丁

策展人:湯宇

參展藝術家:陳家紅、谷懿霏、洪張博、李思奇、劉詩陽、施元欣、譚坦、文瑞然

主辦單位:橋藝術空間

協辦單位:扶春文化藝術中心

開幕時間:2019年3月10日15:00

展覽時間:2019年3月10日—2019年4月11日

展覽地點: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D09-1

媒體支援:藝術中國、雅昌藝術網、鳳凰新聞、青桐創媒、在藝、藝釐米

簡 介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