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即將開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12-12 16:10:53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將於2017年12月15日,以“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為主題,在主展場深圳南頭古城揭開為期三個月展期的序幕。本屆雙年展由策展人、評論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實踐創建合夥人、建築師劉曉都、孟岩(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來自25個國家的兩百多位參展人將透過融合建築、藝術和設計的作品,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願景。超過200場豐富多樣的學術、大眾活動將貫穿展期,以論壇、表演、工作坊等方式給觀眾帶來多樣的精彩觀展體驗。同時,羅湖、鹽田、龍華、光明等區五大分展場及14個遍佈全城的週邊展將與主展場多區聯動、動態互補。 

    雙城雙年展2005年源於深圳,2007起由深圳與香港協作舉辦。深雙以“城市建築”為固定話題,匯集來自全球的建築師、規劃師、學者和藝術家,充分利用設計、當代藝術、影像、裝置、戲劇、專題研究和對話等多種方式,展示深圳與香港、珠三角地區、中國乃至全球城市化進程和人居狀態的方方面面,並通過這種多媒介的表現方式展現富有探索性和啟示性的前沿思想與研究。 

展覽海報

何謂“城市共生”? 

    當代中國的造城運動,令城市在全球化、商業化發展下漸趨標準化,亦使城市面貌漸趨同質化和單一化。在城市趨同的過程中,“城中村”以另類的方式存留併發展,成為自上而下的城市規劃和自下而上的自發推動力相碰撞的矛盾産物,2017年深雙以“城市共生”為展覽主題,首次將“城中村”作為展場,旨在尊重人性和歷史的前提下呼喚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態系統,尋求城市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也是城市與村莊、歷史與現實、混亂與秩序的異質合體共生。 

    本屆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是歷史古城與當代城中村碰撞與共生的典型。將展覽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遍佈南頭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住宅廠房,借此探尋一種“和而不同”的城市模式,挖掘人們對城中村、對城市與公共空間的重新思考。“城市共生”是尋求城市中不同元素的平衡和共存,是從根源上對文化、社會、空間層面不同起源、狀態、價值觀的認同和包容,是對主流文化中心主義的反叛。

UABB2017 南頭古城-俯瞰圖   都市實踐 

三大板塊各具亮點,激發居民互動合作 

    在“城市共生”的主題之下,展覽從內容結構上分作三個有機聯繫的板塊:“世界|南方”、“都市|村莊”和“藝術造城”。“世界|南方”板塊由劉曉都總策展; “都市|村莊”板塊由孟岩總策展;城市和建築的兩個板塊由策展人、城市研究者朱曄執行策展;“藝術造城”板塊由侯瀚如總策展,策展人、藝術家楊勇聯合策展。

     “世界|南方”板塊為展覽主題“城市共生”提供了宏觀的討論背景、視野和立場。板塊以“影響與抵抗”作為副題,著眼于探討地方性與全球化的權力、資本與文化動力之間的廣泛博弈與豐富表現,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自身條件的適應與改造,導致“差異化的現代性”後果的實現。展覽以此為線索做了從世界到南方再到珠三角直至南頭古城漸進式的鋪陳。李翔寧和裴釗策劃的“南方|南方”分板塊以“多樣性的現實、實踐與批判”為題,主要介紹了拉美地區政治經濟背景下非正式建築的情況、建造模式和新的城市策略。馮路策展的“他者南方”分板塊把視線拉近到中國,對兩個南方—江南和嶺南做了一個建築類型學上的比較研究,以及地緣文化和空間的差異分析。其中著名建築師劉家琨亦會展出他的作品“西村•貝森大院”,借此呈現一個屬於城市的“綠色盆地”。馮原和樊林策展的分板塊以“漂變的珠三角”為題聚焦嶺南、客家與深圳這個主題。此分板塊用當代藝術的方法來討論珠三角的獨特歷史,包括移民的歷史、客家遷移的故事以及與之關聯的社會文化變遷,找到差異的現代性的歷史基因。

UABB2017南頭古城城門

    “雜糅與共生”的“都市|村莊”板塊是本屆雙年展的主題板塊。城中村實質性的“介入改造”將是今年深雙的一大亮點。參數化設計鼻祖納迪爾•特拉尼(Nader Tehrani)為廠房廣場量身定制了輕盈漂浮的敞軒供人休憩。荷蘭前衛建築師團隊MVRDV+智慧研究所(The Why Factory)色彩斑斕的WEGO裝置將矗立廣場正中,成為未來垂直城市生活的寓言; 首屆深雙策展人張永和將會在古城南門外建造一個開放靈活的資訊亭作為觀展第一站,也為未來的南頭增添一處文化驛站。值得稱道的是,《野生設計》作者黃河山及姜凡會在城中村展場推出“傢具交換計劃”,借城中村居民互動參與,激發對城中村社會系統演變的關注。旅居深圳20年的美國人類學者、藝術家馬立安(Mary Ann O’Donnell)聯合創立的“握手302”工作室也將會在展場呈現互動遊戲作品“闖深圳”,體現對深圳建築、城市規劃及文化環境的獨特見解。其中“城中村片場”是電影人王宏偉集合7位國內知名導演,如王小帥、耿軍、高鳴、李一凡、邱炯炯、武權等,以城中村為背景創作系列短片。在這些短片裏,城中村的空間和居民第一次成為了真正的主角。“都市村莊”板塊希望展覽融入到城中村的日常生活之中,激發居民參與,共同創造城中村未來的可能圖景。

UABB2017_2017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俯瞰圖   都市實踐

    與往年相比,今屆深雙一大亮點是首次凝聚藝術為一個板塊,“藝術造城”板塊在展示世界各地當代藝術家對街道、居住空間、公共空間以及社會生産問題的種種批判性探索同時,引入一系列“藝術介入城市”的直接行動,利用當代藝術創造性的表達介入城市生活,激發多元的試驗,尤其強調與當地社區居民的互動合作,由此衍生更有活力和創意、開放、民主的城市生活系統。如蜚聲國際藝術界的林一林、徐坦等藝術家的行為、錄影和裝置,最令人矚目的是94歲的的建築界先鋒尤納•弗萊德曼(Yona Friedman)將親臨今屆深雙現場,于南頭古城組建他的“街道美術館”,他將成為到訪深雙的最高年齡參展人;來自日本的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將在城市狹小的碎片空間中搭建起多功能的“微型公共空間大排檔”;長期為爭取非裔的表達權利而發聲的重要美國觀念藝術家大衛•哈蒙斯(David Hammons)的作品將前來參展;西班牙壁畫組合鮑爾•米斯圖拉(Boa Mistura)、日本藝術家西野達(Tatzu Nishi)等活躍在視覺領域的藝術家也以舞蹈工作室、壁畫和裝置等方式將參與到與城中村居民的溝通互動中來;同時,超過25年經驗的香港花牌師傅蔡榮基將與設計師廣煜合作大排檔花牌。藝術的介入在城中村高密度的城市形態中將會創造出新的公共領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造城力量。

UABB2017 2017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A1區

城市即展場,展覽即實踐

    十二年來,深雙遊牧于城市中,每屆選擇不同的城市空間作為展場,並通過展覽與城市實踐互動,介入展場所在地區轉型發展,激活城市空間和建築並促進其再生,在真實改變城市未來面貌的同時也激發更多公眾討論和社會議題。

    2017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是歷史故城,也是典型的城中村,其歷史能夠追溯到1700多年前。南頭古城為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晉代以來轄區就包括香港、澳門、東莞、珠海,亦是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頭,被稱為“深港澳之根”。都市實踐前期基於對南頭的城市研究,依據現場情況提出了六項量身定制的改造計劃:遊園復興計劃、邊界重塑計劃、古建保育計劃、主街領航計劃、文創工廠計劃、內城動態更新計劃等。這些計劃特別關注以重點公共空間改造及公共活動引入對激活和推動古城重生的意義。本屆深雙秉承對南頭古城保護與重生的城市設計思路,梳理出一條空間改造和展覽植入高度吻合的敘事主線,結合雙年展展場空間遴選,重建南頭十分匱乏的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通過最有效的介入,對城內現有居民生活最少打擾卻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古城公共空間品質,併為未來的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

UABB2017_2017深雙主展場南頭古城-街道(白天)

    本屆深雙場館由南門公園、書院廣場、十字街廣場、報德廣場、創意工廠和集市廣場、大家樂舞臺、城中綠洲等七個環環相扣的主題計劃結合而成,以點狀分佈的建築空間和室外場地串聯為展線,呈現空間敘事的“起承轉合聚敞隱”,類似文學和戲劇結構的起承轉合和高潮起伏。

    在“城市共生”的總主題下,本屆深雙是尋找新理論、新實踐模式的平臺,是注重“發現”而非預先設定的交流空間,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雙年展,亦是一個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為漸進改善城市空間和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項長期計劃。


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2017年12月15日

深圳南頭古城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