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墨雅集》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12-08 08:41:39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濡墨雅集》

展覽時間:2017.12.09-2017.12.19

開幕時間:2017.12.9. 16:00(週六)

主辦機構:iSGO Gallery、浪墅堂

參展藝術家:阿裏(水墨藝術家)、吳貴生、吳日生(硯臺藝術家)

展覽地點:上海市長寧區天山西路567號R108 iSGO Gallery

展覽名稱:《濡墨雅集》

展覽時間:2017.12.09-2017.12.19

開幕時間:2017.12.9. 16:00(週六)

主辦機構:iSGO Gallery、浪墅堂

參展藝術家:阿裏(水墨藝術家)、吳貴生、吳日生(硯臺藝術家)

展覽地點:上海市長寧區天山西路567號R108 iSGO Gallery

藝術家簡介

阿裏·薩裏汗先生,中文名吳金海,1948年出生於江西南昌。土耳其帝國王室後裔,景德鎮絲路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百名家書畫藝術家之一,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作品多次在日本展出並獲獎。

吳日生,號藝硯齋主,1988年生,婺源古屬地人,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吳日生從小就在歙雕的氛圍下長大,從事歙雕創作十幾年。其創作以遵從硯材的自然形為核心,因石施藝,以人工輔助天工,力求達到天然與藝術的巧妙融合。其作品筆力剛勁有力,刀工乾淨利落,構思巧妙,極具藝術價值。其作品被眾多藏家收藏,並相繼在很多雜誌週刊上發表。

吳貴生,出生於1990年,江西婺源人。歙硯協會理事,歙硯製作代表性傳承人。作品以隨形.隨性.隨心為特色,他精功於自然的形.色.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藝術語言。

展覽及獲獎經歷:

2012年作品《祥雲》在博藝杯——喜迎黨的十八大工藝美術精品展評選大賽中榮獲(金獎)

2015年授予歙硯製作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作品《最美鄉村》在婺源歙硯製作大賽中榮獲(銅獎)

2016年不被授予“硯雕新秀”,同年提拔為歙硯協會理事。

2017年作品《達摩一葦渡江》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展示最美鄉村風貌評選中榮獲(銅獎)

2017年在北京展覽館接受電視臺採訪,以歙硯新秀代表發言。

2017年接受婺源電視臺專訪,以“一位九零後的硯雕師”作為新聞報道。

他的很多作品被海內外眾多文人墨客推崇和收藏,並且在大型公眾號文章中發表,報紙刊登,讚予後生可畏。

前言

濡墨雅集

“雅集”一詞源於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園雅集”。北宋年間,當時的文豪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等人集會于西園,寫詩作文,品茶尋韻。文人雅士的聚會由此被稱為“雅集”。此次雅集邀請了一位水墨藝術家和兩位硯臺雕刻家及各界文化名人、收藏家進行交流和分享,通過對水墨和硯臺作品的同臺展示,探索墨與繪畫和雕刻之間的深厚關係,表達對東方傳統文化的感悟。

玄道水墨

阿裏先生5歲開始學習中國書畫,從此便與中國筆墨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來他潛心探索研習字畫藝術,加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對中國易經的熱愛與長期參悟,在用筆、墨揮灑間,蘊含著陰陽、五經學説的至高哲理,以至在用筆,繪畫形式內容等方面均達到繪畫藝術上至剛至柔的極高境界。在繪畫上自成風格,創立了“玄道水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在人類未知的世界裏,阿裏的點線之間,盡顯浩瀚宇宙,天地靈氣。這位在氣功領域著書立説的中土使者,採天地靈氣,已然為弘揚中國筆墨,繪出了精彩華章。

龍尾山歙硯

歙硯,産于古歙州,今處安徽和江西境內,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江西省龍尾山出産歙硯中的最佳石品,古今遐邇的歙硯四大名坑均位於龍尾山坡。

歙硯文化始於唐代開元年間,興盛于宋代,衰退于明清年間,復興于現代。歙硯興盛的宋代,文人墨客愛硯成癖,代表宋代書法的“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都曾經為歙硯樹碑立傳,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詞句。

當今,隨著歙硯文化的日益復興,一批有熱情而有才華的歙硯雕刻家悄然而生,來自歙硯之鄉的吳日生和吳貴生兄弟就是其中優秀年青雕刻家的代表。他們不僅很好地吸收和傳承著傳統制硯藝術的美感和精神,也將作為青年雕刻藝術家的當代性思考和技法融入到作品中。他們的硯臺作品透露出濃烈的文化底蘊,又展現出精細的雕刻藝術,觀賞之下趣味十足,別具韻味!

特別一提的是:2015年,硯山村的村民偶然在農田裏挖出了一批宋代留下的硯坯、殘硯和棄料,這一發現不但給研究歙硯的愛好者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也給刻硯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批創作的原材料。這次展覽中展示的吳氏兄弟的古鑿痕作品正是由這批出土的石料製成。他們保留了原有的古代工匠留下的雕刻痕跡,再在上面進行新的創作,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