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攻——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8-24 17:03:30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墨攻——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

Wuhan Ink Art Biennale-Pursuit by Ink

總策展人:樊楓、王春辰

學術主持:沈揆一

單元策展人:黃小峰、盧炘、魯虹、王春辰

媒體見面會:2017年8月25日上午10:00

雙年展開幕式:2017年10月20日下午16:00

國際論壇:2017年10月21日09:00-12:00,14:00-17:00

展覽時間:2017年6月23日至12月3日

展覽地點:武漢美術館

主辦單位:武漢美術館

藝術總監:高小林

執行總監:宋文翔


展覽單元:

啟:中國繪畫的思想與筆墨(策展人:黃小峰)

承:以書入畫的承上啟下:苦鐵金石、亙貫書畫——吳昌碩作品展(策展人:盧炘)

轉:筆墨與都市(策展人:魯虹)

合:融匯與變通(策展人:王春辰)

平行展——積墨成章:武漢美術館館藏湖北水墨作品展(策展人:林麗、任之)

平行展——歷史視角:“大河尋源”文獻展(策展人:羅彬)

論壇:中國水墨畫的脈係及思想之變(學術主持:沈揆一)

董其昌《山水圖》冊  絹本 墨筆 設色  26×29cm 1619

序言

文/王春辰(“墨攻——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

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是武漢美術館于2017年創設的一個學術品牌展。武漢美術館,作為中國國家重點美術館之一,從開館伊始,即積極致力於美術館的長期學術規劃與建設,其中之一就是加強水墨藝術的學術研究,以美術館作為歷史承載體對其進行深度與廣度的敘述和書寫,從不同學術視點來展開水墨的當代對話,為當下鋪設路標,為未來留存歷史。故此,舉辦武漢水墨雙年展是謂文化中興的事業。

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以“墨攻”為題,旨在揭示“水墨”作為中國這種悠久歷史的繪畫語言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在20世紀以來,關於這一類型的繪畫藝術,展開諸多的一次又一次爭論和討論,有時是在語言層面上,有時是在政治層面上,有時是在文化身份層面上,更多時候又是以西方藝術為參照對象而引發的思考與討論。進入21世紀,關於水墨的討論依然爭訟不斷,實踐與理論批評依然互為對話、甚至對抗;實踐者自有行動的動力和自足性,言説者言之鑿鑿,不斷生發新的認識、甚或退回舊有認識。

可以説,關於水墨的世紀之論,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戰場衝擊,向著説不盡的堡壘進攻。這不僅僅是關於水墨藝術的論爭,而是新的文化追求的努力,是新的自我意識的訴求,也是一場新的文化歷史。本次雙年展以“起”(啟)“承”“轉”“合”為結構,展示一個歷史的流變片段,以顯明水墨作為藝術的形式有其來源、有其近代之承續、有其新時期之轉換,而全局視之,今天又有綜合之勢。

袁耀 《山水圖》冊 紙本 設色30×24cm

我們知道,中國繪畫綿延有序,自有脈係和傳統以及傳承,其源起與綿綿發展不僅僅是一次又一次的時間疊加,而是反映著一代又一代的繪畫遞進,其實質乃是棲息在這片大地上的畫家群體的一種精神存在。從“起”(啟)開始,我們就看到中國繪畫興起發展的過程中,每一筆皴擦點染都寄寓了中國畫家的心智、心態與情懷。他們對形式的選取與偏愛,源自這片土地滋養出的東方美學觀,也由此又産生了中國歷史上獨有的繪畫原則,如澄懷味象、氣韻生動、骨法用筆、道法自然、以形寫神、以神法道、萬趣融其神思、窮神變、測幽微、度物象而取其真等等,無不展現了中國繪畫的氣質和實質。這些繪畫美學主導、影響著中國繪畫的千年發展,江山代有新人出,其中流變與演化時時發生,但精神面貌依然獨樹一幟、依然具有繪畫的獨立特質和語言延續性。此為,展覽“起”(啟)的部分是提要式地展現中國繪畫的歷史精神和氣質,以顯示出“承”與中國繪畫之“起”(啟)的基因聯繫。

到近代,中國繪畫受到西洋繪畫的影響,但它的實質並未改變,其格調韻味依然是中國繪畫,依然承續著中國繪畫的美學原則,氣韻為先,神似尤佳,突出寫意。“承”的概念不僅僅是體現在近代的繪畫上,它體現著由古迄今的脈係關係,並且不限于一個時期或一個地域,它是整個歷史進程的一種上下文關係,沒有“承”,幾乎不能完成歷史的敘述。我們把“承”看作是歷史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這種環節在今天尤為重要,它揭示出的是一種價值觀和歷史觀,不光是一種前後關係,而是反映了我們如何重視歷史、前賢,如何看待未來與變化。“承”不是靜態的延續,而是動態的完成,具有自覺性和新生性,它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再創造,“承”是一種擔當和抱負,承上啟下,歷史責任。

王翚 《倣古山水圖》冊 絹本 設色 1682 17×54cm

歷史進入當代,中國的藝術處境尤為特殊,既面對社會大變革的挑戰,也應對著全球化的同質化影響,但我們又不想成為孤立主義者。在這樣的情景下,“轉”成為一種必然和需要,但同時也是一種選擇和態度。“轉”意味著一種時代驅動力所導致的變革,“轉”於是應時而起,順應變革;“轉”是一種新的方向,但同時意味著風險和實驗,所謂轉折並非一帆風順,但歷史又常常留給“轉”以空間,得以創生新路。“起”(啟)是新生,破土而興;“承”是延展,鼎力而為;“轉”乃趨勢,順勢向前。因此,中國水墨繪畫在當代的“轉”是一種歷史的選擇和必然,也是實驗性地走向廣闊領域,突破既有題材,視為“轉”;實驗新的可能性,可為“轉”;發掘新旨趣,“轉”有來歷。中國水墨繪畫是筆鋒一轉,畫面奇譎立現;同樣,應時代大勢,水墨繪畫當有“轉”的契機。在這樣的大勢下,水墨的“轉”可以各自言説和表述,並不定於一尊,唯有多向的“轉”才有生機和希望,絕非是單一的“轉”,特別是衝破體制的“轉”,才是歷史的功德和新的創造。“轉”的結果是我們又得以重新水墨繪畫歷史,得以重新看待並規劃我們的當代藝術。這就是“合”的動勢。

武漢水墨雙年展作為一項持久的學術事業,將應對一系列水墨在今天的課題和選項,本次首屆展要解決的是水墨的語言脈係的延展以及它的若干表現,而它也將未來的雙年展將回應那些擴展邊界的水墨實踐。

故此,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的主題和任務是重新開啟討論與反思中國水墨藝術實踐的一個契機,它必然要對不同現象進行梳理和研究,也重新呈現水墨自身的本體論意義。它不可能在一次雙年展中完成,它也不可能終極完成,因為關於水墨是需要在實踐中打破一個又一個被歷史化、被規訓化、被模式化的思維及其話語,也需要衝破諸多體制對藝術的遮蔽和阻礙,如水墨繪畫與西方藝術的對比、水墨創作體制與社會的開放性的對抗、水墨的傳統與當代的新藝術理念的關係、水墨的延續性與自我反省的必要性、水墨並非狹隘的民族主義所有與國際化、水墨與世界藝術史書寫、水墨的邊界與新觀念介入,等等。面對水墨,既要有珍惜與呵護它的愛心,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僵化與惡化的事實。有志者不光是以水墨為職業,更是要以水墨為人生的精神信仰,展示出新的人生價值。它的視野也將縱觀水墨的分分合合、是是非非,但它不變的是關切水墨的發展和歷史未來。


總策展人:樊楓、王春辰

雙年展開幕式:2017年10月20日 16:00

展覽時間:2017年6月23日—12月3日

展覽地點:武漢美術館

主辦單位:武漢美術館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