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群島——楊陸峰個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6-07 14:39:38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出品人:宋洋

策展人:王英

藝術家:楊陸峰

學術主持:陳曦

媒體統籌:海東

開幕時間:2017年6月10日週六下午4點

展覽時間:2017年6月10日-6月23日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東街宋洋美術3號館

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個展扶植計劃

楊陸峰

藝術家:楊陸峰

1984年生於大連,現居北京

200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12年至今攻讀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7年任課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至今

主要展覽

2017“墻勢力”第二屆壁報藝術家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7“ASA-XYZ”青年藝術家獎提名展,獲獎,798藝術區XYZ畫廊,北京

2016第四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鳥巢文化中心,北京

2015尋”學院派-青春9人群展,798藝術區聖點空間,北京

2007“世博想想像”2007上海美術大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腦海群島I150×150cm丙烯綜合2017

我對人類社會及自然界中的群體性現象以及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海邊出生的我從小就是個自閉不合群的怪孩子,卻是內心戲豐富對海洋有著獨特的情懷,尤其對海洋中的魚群産生強烈的好奇,由此也就對個體到群體的存在發生現象産生了獨特興趣,同時也引發出多種疑問。

任何群或者有關群落的意識形態都會産生矛盾對抗:個體間的獨特性、自私性與排他性;群體間的防衛性、攻擊性和互溶性,它們彼此排斥,相互消解又互為依附。這些隱形的衝突矛盾所蘊含的力量不可預知,且錯綜複雜,他們相互糾纏盤旋上升産生了一股恒久的動勢,也産生了一種抽象的強大能量。

2'11''150×150cm丙烯綜合2017

波浪 150×150cm 油畫丙烯綜合 2017

《燕幾圖》圖譜作為一種缺失的文化發生現象所遺留的非典型性圖案紋樣,與人的身份一樣具有非普遍符號性,當圖像經過解構,重組與再造之後,能量、動勢、符號、架構的空間等眾多元素也許會成為引發思考與産生慾望的新途徑。

我選擇將《燕幾圖》的圖形單元如:函三、戀簾、布算、花六、四喜等以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放大縮小等平面構成方法重新排列組合,神秘的作品名稱也由所選擇的圖形單元名稱而來,單元排列呈現了網路狀的形態,以形成更深層次的邏輯化空間表達,這些線性結構作為作品的背景既有理性的邏輯內涵又蘊含神秘的基調。

作品的主體則是高度概括的符號化“人”的頭部形象。這是一個個去掉了五官、表情、特徵、個性的人的形象,人物的具體客觀特性消失了,不再是一個人或特定的某個人的個體表現,而是代表了“人類”這個群體普遍特徵的一種視覺表達,是大寫的“人”。

這種對話關係是非敘事性的,它象徵著人類思維活動與結果的一種隱喻,也是對人類這個種群在思維邏輯與集體性智慧進化發展歷程的一種敬畏般的讚嘆。

在“燕幾系列”持續創作了二十幅之後,我又開始感到不滿足了,想像之力在橫衝直撞,我在尋求新的變化。從小對海洋的這份眷戀讓我直接把題材延伸至了海洋生物。

七巧·水世界·蟹150×150cm油畫丙烯綜合2017

七巧·羅漢魚150×150cm油畫丙烯綜合2017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遊戲,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與《燕幾圖》不同,《七巧板》搭接的並不是絕對抽象化的圖形,而是對有指向性具象形態的抽象化表達,如;人物、動植物、房亭樓閣、車轎船橋等,這些圖形介於抽象形態與具象形態之間,是具有高度抽象語言精神的簡化的意象圖形單元。用《七巧板》圖形作為元素表達海洋生物題材,同樣是對群體觀念的又一次延伸。

整個作畫過程中“一擠一刻一劃”不僅凸顯了作品繪製過程中的手工製作感,也力圖使畫面趣味性增強,同時又不失繪畫的溫度感。

相較于“燕幾系列”的非敘事性的充滿力量感的視覺效果,“七巧·水世界系列”在隱喻的理性邏輯關係中,更具有寫意奔放的外部表情。在“燕幾系列”和“七巧·水世界系列”兩個階段的創作中我一直在追求達到一種形式上的極致簡練,而其中隱藏的內涵應該是深刻和豐富的。

腦海群島是第三個系列,以珊瑚的形態為基本元素,而群體性邏輯還在延續......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