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1995-2017王邁繪畫作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6-01 15:30:43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時間:2017年6月8日-2017年7月4日(2017年6月8日下午4:00開幕)

地點:北京民生美術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9號恒通國際創新園2號門C7

總策劃:周旭君

策展人:張子康

主辦:中國民生銀行、北京民生美術館 

協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北京宋莊藝術發展基金會 

作為中國當代藝壇新一代的領軍人物,王邁被廣泛認為是最具綜合才華的藝術家之一。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建立其整體藝術的創作構架,從繪畫、詩歌到行為表演及裝置雕塑,王邁將各門類藝術形式融會貫通,在思想維度上立足於國際視野,而其跨媒介的表現語言則根植于深厚的傳統文脈基因。

“妙手回春”是對王邁1995-2017年繪畫作品的梳理和總結。展覽旨在展現王邁繪畫本身的歷史,以“1995-2003螢幕影像”、“2004-2010資本的光輝”、“2010-2017自·媒介”以及“手稿與圖像”四個版塊內容向公眾傳達王邁繪畫作品的核心觀念與方法論實踐。展覽還將特別呈現王邁2015-2017年的最新繪畫作品,他的新繪畫在有限的平面空間中製造也並置了新的不同轉換的空間結構,將觀者帶入一個炫幻的現實夢境。

王邁


王邁的繪畫從九十年代以來就不是作為空間媒介作品的補充而存在的。儘管九十年代國際化的潮流已經幾乎擊潰了繪畫的古老地位,由於國內資訊的閉塞以及展出空間和製作立體作品費用的限制,還是使得王邁這一代藝術家在藝術生涯開始之際就憑藉著紮實的造型基礎持續展開了對繪畫于風格及觀念上的長時間的探索與專注。

在早期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邁塑造了非自然“人工光線下”,具有批判意義的“精神克隆”的螢幕影像,這無疑已經與同時代藝術家表現的視覺效果拉開了距離。進入新世紀以來他在繪畫媒介的運用上更為廣泛豐富,將畫面的多重時空發掘出新的維度,題材從有關其少年時代後社會主義視覺經驗的內容拓展至關涉全球性能源命題的討論,繪畫本體的方法論延拓也與觀念的塑造在畫面中得以並置。近五年來,王邁偏好運用傳統油彩進行創作,傳統視覺藝術文脈的文學性浸淫于畫面之中,對繪畫媒介不可替代的宗教般瞬間性的視覺特質有了新的確定。

——策展人張子康

王邁一向在歷史與現實、動機與結果、想像與實在這些命題上有著自己一以貫之的思考,在他作品複雜的形象資訊中,特別是在他的圖像解構中,暗喻了事物發生的原因和不可抗拒的外力,他試圖用可以看見的“象”來表述現象背後那些看不見的“手”,重新審視支配顯示狀況的力量與規則。

——范迪安

王邁是一位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他的時空關係永遠充滿著張力:歷史感與現代感遍佈空間各處,看似離奇古怪、超越現實、隔絕疏離,卻同時充滿著夢幻的氣氛。當他的人物和主角——無論是小型石油怪、還是童話或喜劇人物、亦或是詩歌中塑造的高大人物——被移植到這些空間中時,似乎都帶上了一種困惑與迷茫,卻又有種謎一般的優雅。

—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Siebenhaar)

從我在上面所描述的王邁的藝術發展歷程看,他(王邁)的藝術思考和表達⼏乎都與中國乃至世界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不可分離。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他能對那些事件所包含的意義有著自己獨立的判斷,並逐漸形成了相應的觀念體系,明確堅定的立場和態度。我以為在王邁的立場和態度中,充滿了知識分子對人類的公平、正義、個人自由和權利等普世價值的關懷和信任,對各種名義,甚至是披著合法外衣的掠奪、霸權、強權和集權充滿了批判和質疑。就此而言,王邁既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又是一個現代主義者。與此同時,王邁對於資本的貪婪本性,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不公和貧富分化,又充滿憂慮和憤慨,這説明在此⽅面,王邁既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又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

——鄒躍進

繪畫永遠佔據著王邁藝術實踐的中心,他的工具是最普遍的,從不受制于某種傳統或主題。他既可以在宣紙上著墨,也可以在畫布上塗抹,繪畫對他而言就是一本可以持續不斷地生發出一系列符號與角色,他的繪畫語言受民俗傳統、政治話語、流行文化,以及個人回憶的啟發。如繪畫系列《屌絲回憶錄》,將藝術家的主觀性置於其歷史基質中去考量。王邁試圖將古代與現代,永恒和瞬間並置,與此同時一次又一次地重返展覽潛藏在表面之下的母題——石油。

——田菲宇

和他的同代人藝術語言的匱乏比起來,王邁對事物和話語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懷疑地插一杠,而是具體轉向對知識的懷疑。他竟然説歷史本身有時並不具有時間的概念。這些尤其在他的平面作品裏透徹地表達。……王邁在繪畫中強烈的表現主義力度往往由於繪畫語言的個人化和陌生感使人們重新思考繪畫的生命力,他的畫面的控制能力和開放性之和諧使我們對繪畫的緊張成為歡愉,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他延續在行為、攝影等媒介中不斷出現的人和物的關係,詞語和行為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對電視、廣告、櫥窗、標準化的觀眾和物化的語言符號,實際上創作者才是真正的觀眾,我們驚訝地看到,這種轉換反而使閱讀成為可能。

——盧傑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