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最早見證——科恩夫人檔案”文獻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5-03 21:31:09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策展人:孔長安 

學術主持:朱青生 張雨方

主辦機構: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北京今日美術館

協辦機構: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 達菲藝術基金會 亞洲藝術檔案

開幕時間:2017年4月29日 下午6—8點

展覽時間:2016年4月29日- 2017年5月14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3、4層

策展人:孔長安 

學術主持:朱青生 張雨方

主辦機構: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北京今日美術館

協辦機構: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 達菲藝術基金會 亞洲藝術檔案

開幕時間:2017年4月29日 下午6—8點

展覽時間:2016年4月29日- 2017年5月14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3、4層

前言

孔長安

美國藝術史學者科恩夫人(Joan Lebold Cohen)是中國藝術界的一位老朋友。1979-1981年間,她走遍中國,親訪了大量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是最早向世界推介改革開放後中國新藝術的 推廣人和策展人。“她是我們全體人第一個認識的美國人……,她跟我們一起,幾乎是在第一 時間見證了1976年後中國(藝術界)所有最重要的事情(- 陳丹青)”;“她是從藝術方面 深入藝術家、拍照片、報導藝術家創作情況的第一人(- 王克平)”。

科恩夫人50年代初畢業于麻省史密斯女子學院,60年代入柏克利大學研讀亞洲藝術史。70年代初,由於丈夫的工作原因,科恩夫人多次往返中、美、港,甚至常住北京和香港。她熱愛亞洲和中國的文化,出版了大量與亞洲和中國文史有關的著作。科恩夫人勤於寫作,除了在報刊上發表的關於中國現代藝術的文章之外,出版著作《佛祖》(Buddha, 1969)、《吳哥 窟—萬神紀念碑》(Angkor, Monuments of The God-Kings, 1975) 、《今日中國及其古代瑰寶 》(China Today and Her Ancient Treasures, 1974, 柯恩夫婦聯合執筆,在美國再版三次)、《描繪中國夢》 (Painting The Chinese Dream, 1982)、《中國的新繪畫,1949-1986 》 (The New Chinese Painting 1949-1986, 1987)、《雲南畫派》 (Yunnan School, A Renaissance in Chinese Painting, 1988) 等。科恩夫人還是一位不畏辛苦、富有激情的攝影師。她的藝術攝影作品主題廣泛,不乏東方靜謐 科恩夫人的專著及出版物的風格;她的大量的紀實攝影為《今日中國及其古代瑰寶》和《中國的新繪畫》提供了主要的插圖。

1979年初,中美剛剛建交。柯恩先生應邀出任北京市政府法律顧問,柯恩夫婦再度來到中國,下榻北京飯店。北京是科恩夫人隻身闖蕩中國藝術江湖旅程的起點。北京飯店與當年在王府井腹地的中央美院僅一站路。在美院的美國留學生方家模(Maria B. Fang)的引薦下,科恩夫人走進了中央美院的校舍和宿舍,結識了許多學生和教員,又從此接觸到社會上的“業美”(業餘美術)藝術家。之後,美院領導甚至同意科恩夫人在美院開辦幻燈講座,介紹西方當代藝術。科恩夫人先後在中央美院的大禮堂和其他的教學空間同時用兩台幻燈機舉辦過三次介紹西方藝術和美國當代藝術的講座,講座的美國留學生方家模翻譯是當時工作室在雕美國留學生方家模 塑的雕塑家吳介琴。科恩夫人在中央美院的講座非常轟動,消息不脛而走。之後她應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張仃的邀請,在該校辦幻燈講座。此後,科恩夫人竟陸續在中國主要的美術院校和藝術團體都舉辦了幻燈講座,例如:上海油雕院、上海戲劇學院、浙江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協、湖北美術學院等。1979-1981年間,在方 科恩夫人在廣州美院的幻燈講座現場 1980 家模、孫景波、湯沐黎、袁運生、吳爾鹿等新朋友的引薦下,她在短短的幾年中內走訪了各地藝術學院和單位,結識和採訪了各地重要的藝術家,蒐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北京、上海等地,湯沐黎、方家模、杜伯貞、安雅蘭等都做過她的語言翻譯。她永遠照相機隨身,筆電在手,總能不失時機地拍下所有的採訪人物及其作品,總能隨手記下現場的資訊。她手中擁有大量的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初期的文獻資料和圖片。

科恩夫人親自採訪了許多各地各畫种老中青藝術家,如:劉海粟、唐雲、程十發、宋文治、 亞明、李可染、李樺、傅抱石、石魯、華君武、李可染、吳冠中、吳作人、蕭淑芳、黃永玉、張仃、朱屺瞻、胡絜青、靳尚誼、葉淺予、石魯、何海霞、朱乃正、袁運甫、袁運生、羅爾純、孔柏基、湯沐黎、韓辛、仇德樹、肖惠祥、吳小昌、陳逸飛、陳丹青、王克平、姚鐘華、亞明、黃銳、毛栗子、嚴力、薄雲、陳家泠、蔣鐵峰、劉秉江、周菱、權正環、李化吉、孔長安、聶鷗、邵飛、李小山、葉毓山、張宏圖、張紅年、 孫景波、孫為民、王懷慶,等等。她追隨中國當代藝術的脈絡,走遍大半個中國:新疆,海南、西安、廣州、泉州、 科恩夫人,方家模訪問張仃畫室 1979 劉海粟為科恩夫人為現場作畫 1979 以及華東、華北、西北等城市。每到一處, 她都要走訪當地的藝術家,拍照、採訪、紀錄她的所見。在79-81這段時間裏,科恩夫人多次在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和《華爾街報》的亞洲版面上報導發生在中國的藝術活動和事件(略舉一二:Art In China Today, Art News, Summer, 1980; Drawing a Harder Line, Art News, 9/1981; Peking Airport’s Controversial New Murals, Wall Street Journal, Aug 29, 1980; Chinese Art: Flowering in a Springtime Chill, Wall Street Journal, Feb 27, 1981)。這段時間正是華國鋒時代即將結束的過渡時期,科恩夫人在外刊上對“星星畫會”和 機場壁畫風波的報導(以及其他外刊記者的 同類報道)讓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之初藝術 向社會提出的挑戰;同時,這些報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處境危 科恩夫人在《華爾街報》發表的關於機場 機的藝術家和群體。經過幾年的實地考察和壁畫和藝術概況的文章 1980.1981 準備,她終於在1987年 在紐約出版了《中國的新繪畫,1949-1986》一書,向世界的讀者介紹了當代中國的繪畫和風格的變遷。這本書是英語世界見到的第一本止于80年代中期的文獻巨大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專著。 科恩夫人專著《中國的新繪畫,1949-1986》, 1987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資訊的傳播緩慢、傳媒的條件有限。科恩夫人除了親臨各地蒐集資料,她同時也在各地傳播她在其他地方採集到的藝術資訊。她在各地多次舉辦過幻燈講座,介紹美國的當代藝術。很多中國藝術家竟是在她的講座上第一次見到美國的 馮國東《自畫像》 鐘鳴《薩特》 星星成員:馬德升 抽像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1981年我在西安以翻譯的身份陪同科恩夫人數日。科恩夫人在西安美協安排的正式活動之餘,為西安年輕藝術家用幻燈演示了剛剛在北京發生的星星畫會和油畫研究會的作品。給我印象很深的鐘鳴的《薩特》和馮國東的《自畫像》就是在 星星成員:王克平 她的幻燈講座上看到的。1991年,鄭勝天先生在美國聖地亞哥大學舉辦中國藝術研討會與工作坊,與會者多為久居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包括徐冰,陳丹青,韓辛等十幾人。當柯恩夫

星星成員:毛栗子 人得知這個活動時,她立刻從中國趕來,為大 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成員:馬樺 家展示了她剛從中國拍到的藝術作品的幻燈片。再次回中國時,她又將在工作坊的所見帶給了北京的藝術圈。幾十年後,她總結自己的所為,倍感自己是一個在資訊時代前夕的文化信使。 80年代初,科恩夫人回到波士頓。寫作的同時,她盡己所能,努力向美國社會界推廣中國的當代藝術。1982年,科恩夫人首先在麻州母校史密斯學院藝術館舉辦了“描繪中國夢 (Painting The Chinese Dream)”藝術展。參展藝術家為老中青三代人;宋文治、亞明、黃永玉、孔柏基、袁運甫、袁運生、劉秉江、吳毅、范增、陳家泠、陳逸飛、李山、仇德樹、徐建國、《描繪中國夢》在史密斯學院 《描繪中國夢》在波士頓市政劉天煒、湯沐黎、 藝術館展覽現場,2918 廳展覽現場,1982 《描繪中國夢》展覽圖錄, 1982 陳丹青、韓辛、王克平、等。同年,波士頓市政府邀請“描繪中國夢”蒞臨波士頓;笠年,此展又巡迴到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描繪中國夢”可以説是中國新藝術在海外的開山之展,也反映了當時中國藝術最前衛的態狀。但是,那畢竟是中美建交後的第五個年頭,美國不了解中國,中國的藝術界也不了解世界。展覽雖然相當規模,但是響應者寥寥。在此同時,科恩夫人另外籌備的兩個更有規模的中國當代藝術展的策劃案先 袁運生在《描繪中國後被二十個博物館和美術館婉言回絕:“第三世界的 夢》波士頓市政廳展藝術,我們沒興趣!”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前後,情況 覽現場,1982 才有所改善。首先是法國、德國、 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展示和收藏了中國當代的藝術品,美國的藝術界才逐漸接受了中國的當代藝術。2009年,安雅蘭博士再度在史密斯學院美術館策劃“後毛時代的中國當代藝術《後毛時代中國當代藝術 夢”,展她對科恩夫人長期不懈推動中國當 陳丹青在《描繪中國夢》布魯克林夢》展覽圖錄, 1982 代藝術的貢獻高度評價,並細數了科恩夫人 博物館展覽現場,1982 數年來捐贈史密斯美術館的幾十件中國藝術的收藏,以及數年來她曾密切關注的藝術家的作品(陳海燕、陳家泠、程十發、谷文達、孔柏基、劉海粟、潘星磊、仇德樹、宋文治、蘇新平、孫景波、湯沐黎、唐雲、吳 山專、吳毅、刑丹文、徐冰、徐坦、亞明、楊剛、楊燕屏、葉淺予、袁運生、張宏圖、朱脩立,等)。

1987年,科恩夫人的專著《中國的新繪畫,1949-1986》終於問世。這本書逐漸改變了人們對中國藝術的看法。這本書涉及的是“無資訊時代”的中國的新藝術及其社會。在這個個盲人摸象的時代,由於基本沒有世界的資訊和資訊互動,沒有藝術的自立和市場機制,中國藝術家憑猜測、誤讀和想像來定位藝術和定位自己。很多藝術家慣用了藝術服務於文學和政治的象徵套路表現國家和命運等沉重題材。1966-1976年中由蘇派確立的政治繪畫傳統就不用説了,1976年後,陳逸飛的《踱步》仍舊沿續了同樣繪畫的功能,後來的85美術中還是不乏這樣使命在身的象徵主義。長期以來,文藝被視為危墻險地。1979-1981年政局的微妙導致了政治化生活的一度鬆懈,文化藝術界又開始蠢動,好像感到多年不遇的驚蟄之季。79年,自由藝術的續香人相繼在上海和北京舉辦“十二人畫展”和“新春風景靜物畫展”,斗膽再現“ 小資情調”的景物風景。但是最終將這種延綿的潛流破土帶到地上的還是“星星畫會”那場在30年國慶節當天在長安街上的遊行。星星成員舉起“要藝術自由”的口號,從西單墻一路抗議到臺基廠的北京市委,追隨者過百千。那種為藝術自由爭權的勇氣至今令人敬佩:敢在皇城根下、國慶節當天為藝術自由之事揭竿遊行。那挑頭的諸位主謀,僥倖平安無事,但其舉措為藝術自由爭得立足,影響廣泛。可以説,若沒有星星畫會當年為藝術自由的抗爭,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更不知于何時始。因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絕非從外界引入新的風格和形式之時,而是獲得創作自由創作之時。科恩夫人與自由的星星畫會成員結識甚廣,看重這些年輕藝術家的勇氣和活力。是年,幾乎同時,袁運生的自由表達直搗禁區:他在當時第一個大型公共壁畫上掩人耳目擅改畫稿,公然畫出了一正一側的兩位全裸的少女。此時的科恩夫人經常去機場的壁畫工作現場拍袁運甫袁生在《巴山 照,也在《華爾街報》上專文報道。袁運生畫的 袁運生《生命的讚歌》未完成 蜀水》前,1979 裸體被海外記者們做了文章而變成政治的風向標, 的畫面,1979 外界要通過幾片遮蓋這塊兒壁畫的簾布的開闔而理解中國政治的鬆緊;而美術界內更有人要借此把柄排斥異己另樹權威。袁運生的處境令同行擔

袁運生《殉道》系列,1979-80 憂,但也因此名噪四海,第二年受到美國政府的邀請,旅美交流。後來問他禁區玩火不怕二次右派上身,他坦然:“不怕,袁運生《生命的讚歌》中有裸體的墻面先是用布總得有人第一個去做嘛”,他指在中國藝術創作中的不 簾遮蓋,後來用木板封住,95年前後才打開應該禁止裸體,“……否則就太可笑了”。科恩夫人愛惜袁先生的勇氣,更愛惜他藝術中孤傲張揚的“士”之氣和嚮往自由表達。科恩夫人為紀錄機場壁畫的史料,多次去壁畫現場拍照。她親歷現場的紀實攝影的習慣使得她的文字和圖像的史料具有“第一手意義的可信度和稀缺性(— 朱青生)。”

2015年9月,我為從科恩夫人手中索取一些1981年“西安第一屆現代藝術展”的圖片去紐約拜訪了科恩夫人。1981年初春,科恩夫人赴西安訪問陜西美協和西安美院。我受友人之托做了科恩夫人的翻譯。當時我們正在籌備“首屆西安現代藝術展”。科恩夫人聞之則喜,主動拍照了我們預展中的主要作品的資料,幻燈片盒中的索引和幻燈片 柯恩夫科恩夫人工作室中架上的部分幻燈片盒 而我們自己卻因為種種原因忽視了保留作品的印象。34年之後的2015年9月,我在科恩夫人紐約家中再次見到她,她仍象當年一樣,熱情和健談,慷慨答應我任意掃描她當年在西安拍攝的反轉片。在她的工作室裏,我驚見架上的百餘個存放幻燈片的檔案盒,每盒可納600張,滿滿噹噹,總量六萬張左右,僅關於中國藝術和藝術家的幻燈片竟有三十多盒!驚訝之餘,我把所見和朱青生等朋友分享之後,就出現了策劃這個展覽的理由。適逢杜伯貞女士正在紐約,此想法與她也是一拍即合,當即定下展覽的主題: 中國當代藝術最早見證 - 科恩夫人的圖片檔案 (Joan Lebold Cohen's Moments in China)。今天我們得以看到科恩夫人的圖片檔案,還要歸功於亞洲藝術文獻庫。去年,亞洲藝術文獻庫紐約分部花了近半年時間將精選出的三十多盒約一萬六千張幻燈片分類並掃描。經過仔細挑選,我們從中選出具有代表的百餘幅照片,呈現在此。希望通過這些科恩夫人親自經歷的時刻,再見當年中國藝術及其之環境的瞬間。也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表達我們對這位熱愛中國藝術和關心中國藝術發展的老朋友的敬意。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