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亭項目 赳赳:人造場地-明日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4-23 13:29:04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參展藝術家:赳赳

策展人:李佳

藝術總監:唐昕

展覽地點:泰康空間(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展覽時間:2017.4.20-5.20

參展藝術家:赳赳

策展人:李佳

藝術總監:唐昕

展覽地點:泰康空間(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展覽時間:2017.4.20-5.20

關於展覽

“人造場地:明日”是日光亭項目在2017年的第二回展覽,包含了藝術家赳赳新近完成的三件影像作品。“人造場地”在這裡所對接的概念是多重的,它可以容納每一種由勞動或關係所改造的物理或社會空間,也可以被抽象為任何一次構建行為所打開的世界,當然更可以被引申為這種空間和世界的生産,它在赳赳的作品中被著意強調和落實為現代城市藉由技術、規劃、想像和人群每一次具體而日常的經驗行為所産生的變化、擴充與更新,只不過,這一過程已經在以數字、網路和電腦科學為原動力的當代技術條件下混雜了虛擬與實在、想像與體驗、認知與信仰,一種由視覺所肇端和表徵的現代性如何曲折地通過數字和網際網路技術獲得絕對的表徵:那些由數字所編碼與控制的、看似透明卻從未透明過的圖像,是如何將生活變做可能性或無限時間的甜美許諾,並以此掩蓋了那從未被清算的現代性的債務,對只屬於明天的主體的債務。

在赳赳的影像作品中,這種對現代性債務的追索,以冷靜而稍帶刻板的方式富有耐心地推進著。他曾經將這項工作描述為一個看似古怪的問題,“笛卡爾是哪人?”。在他看來,現代心靈或現代性的債務的肇端,在於笛卡爾發問的那一刻,而正是笛卡爾將坐標係引入現代知識體系並以此為基座重構了我們的空間想像。“哪”不再是某種記憶所附著的全部聲音與氣味,或是篝火邊的口傳心授的故事,不是腦海中浮現的被危險、雲霧和動物所標記與現實化的路線,而是一個抽象的位置,它可以被徹底的透明化,就像電影《饑餓遊戲》中附向沙盤的權力者,他們的俯視在完成著一種抽象的治理,而著抽象的治理對應的永遠是肉身的毀滅。

而這看似無辜的透明,正是赳赳的作品企圖加以刺穿的對象。他的作品中似乎只有經過參數化設計和數字建造所生成的“人造”圖像:包括60年代早期人機界面的圖形、貝爾實驗室所生産的用於軍事和航太工業的視覺渲染資料、作為當今城市模型之一的迪士尼樂園的肇端、虛擬城市等互動式電腦遊戲的改編、地圖的數據處理和量化分析、參數設計和數位建造的界面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一段以電腦生成圖像或虛擬空間風景作為最主要資源、工具和處理對象的新型蒙太奇。數字圖像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鏡頭,構成敘事句法的基本單位,但同時它也成為敘事所加以深挖、考古、串聯與激發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圖像因此呈現出一種無法被其內容、表徵和邏輯所全權代理的主體性,但這不是藝術史或電影學意義上對圖像內在生命及其美學-政治能量的肯定,而是喚出潛藏在現代視覺體驗與虛擬現實經驗背後的那個利維坦,一個被技術所仲介和增強的全球城邦在無聲無息中安置在每個生命體內部的阿凡達,這是現代性所強加於我們每個人的債,也是我們不再無辜的證明,而這證明也是一種喚醒,那是我們對明天的賭注。

赳赳,1986年生於蘭州,2011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獲學士學位,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日光亭項目

始於2012年的“日光亭”項目以泰康空間二層展廳為場地,旨在為藝術家實現具有整體性和實驗性的個人項目提供更加靈活機動的平臺。2016年“日光亭”項目重啟,一方面延續了對不同項目方案的差異性的尊重和開放的思路,另一方面則嘗試以最大限度保留作為個體的藝術家在因地制宜時所帶入的不確定感和連續性的結合,通過呈現藝術實驗的複雜性以打開多樣視界與豐富討論。2017年,“日光亭”項目將青年策展人群體也納入關注,同時將視野投入到其他多元的領域。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