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程•黃河藝術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4-19 14:19:0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名稱:礪程•黃河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7年4月16日~5月12日

開幕時間:2017年4月23日 15:00

展覽地點:廣東花城美術館(廣州市天河區花城大道768號)

出 品 人:李海元、李森元

策 展 人:謝遠清、譚巧芝

藝術總監:尹大瑋

統 籌:姚仁君、張雲耀

宣 傳:王桂芳、陳運娣

執 行: 鄭川、陳學斌、楊大華

主辦單位:廣東花城美術館

協辦單位:廣東國豐源控股集團、梅州東山谷美術館、廣東悅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紅花系列》,鑄銅,30.5×32×8.5

如果説從事藝術是我們眾多藝術家的生活方式,那麼“藝術”和“美”對黃河來説就是命。

“礪程•黃河藝術展”將於2017年4月16日—5月12日在廣東花城美術館舉辦,並於4月23日下午三點舉行展覽開幕式。本次展覽共展出黃河近年來創作的雕塑、油畫作品40余幅。透過這些作品我們看到了作為50年代生人的他鮮明的代際特徵和文化情懷——強烈的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情結,即便他1988年開始常年遊學、旅居於澳洲,而那種深刻于骨髓中的記憶與情懷卻是難以磨滅的。通過個體的才華,他屢屢訴説著這一主題的意義和對他自身的影響,大量的表現他尊重珍視的時代、人物和事件,一些事物即使時過境遷,但只要是他認為有意義而觸動他的,他就會馬上投入精力去創作表現,不計成本和利益。

走向共和

他翻閱民國史料圖像,深深被同盟會和孫中山一代人打動,於是動手做出《走向共和》和一系列的孫中山、宋慶齡像;他為二戰的殘疾軍人塑下精彩動人的雕像,見證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和偉大的人性;他花很多時間和成本去塑造廣東美術界的前輩,不為什麼,只為向他們致敬,把他們“留下”;去國多年,在澳洲的生活雲淡風輕,驕陽麗日,但沖淡不了他對自己火紅的青春年代的唸唸不忘,他多次塑一位持槍的男子,有時背著畫夾或拿著雕塑刀,精神姿態或慷慨或沉著,或堅定或低思,正是他青春的縮影;他也塑女人體,塑著寬鬆軍衣頭戴大花(或手持大花)的女子,在空中、雲裏躍動升騰,那是他青春年華里見過的最美的“女人花”,是他心中最美的詩和夢。

一直以來,他為藝術而瘋狂的勁不僅沒有退減,反而越發強盛,他的創作熱情依然無可抵擋,每每一瀉如注,噴薄而出,作品強烈而動人。他的才華和性格到底感染了多少年輕藝術家和學子,雖無法統計但都很難忘記廣東藝術界這個生動的人物。

藝術家簡歷

黃河,生於廣州,1982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係,獲學士學位,就讀期間,雕塑作品《慰問》入選廣東省美展,畢業後留校任教多年,曾參與策劃廣東省青年雕塑展,創作完成各種大型雕塑。其代表作有《自由不死》,立於廣州英雄廣場;《浩氣長存》立於廣東省歷史博物館;畢業作品《錠》被廣州美術學院收藏。

1988年遠赴澳洲留學深造,在澳洲期間雕塑作品《靜思》獲全澳洲雕塑大展特等獎;《戰友》被澳洲軍人博物館收藏。期間舉辦個人畫展多次,作品均被政府機構、畫廊及私人收藏,不少油畫作品獲獎並在全澳洲巡迴展出。

2001年回國,曾為上海復旦大學視覺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雕塑係客座教授。期間參與各種大型城市雕塑策劃和創作,雕塑作品《78屆》入選全國美展並被廣東美術館永久收藏。作品《走向共和》入選廣東省紀念辛亥革命“百年風雲”並獲金獎,分別在廣東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被廣東美術館永久收藏。創作大型雕塑——老子像,放置高州;崔與之像,放置增城。

《中國風景》,布面油畫,110×60cm

《中國風景》,布面油畫,110×60cm

《中國風景》,布面油畫,110×60cm

《中國風景》,布面油畫,110×60cm

《中國風景》,布面油畫,110×60cm

《紅花系列》,鑄銅,30×14×9cm,

《紅花系列》,鑄銅,35×34.5×16

《紅花系列》,鑄銅,37×18.5×1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