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未了”——花藝與繪畫作品邀請展暨蘇州藝術志二週年賞花雅集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3-30 19:51:50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7年4月9日——4月15日

開幕時間:2017年4月9日14:30

展覽地點:蘇州 明﹒美術館

策展人:麻利 策展助理 袁慧慧 袁鵠

參展藝術家:繪畫:吳冠南 姜竹松 葉鴻平 夏回 張迎春 吳越晨 易都 陶花 花藝:野寺正(日本) 王大濛 兮月 大袁

主辦:蘇州市美術家協會、蘇州藝術志、明﹒美術館

承辦:大易視覺藝術傳播、春光明媚文化傳媒、風和日麗網路科技

支援: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蘇州國畫院、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蘇州平面設計師協會、蘇州攝影行業協會

展覽時間:2017年4月9日——4月15日

開幕時間:2017年4月9日14:30

展覽地點:蘇州 明﹒美術館

策展人:麻利 策展助理 袁慧慧 袁鵠

參展藝術家:繪畫:吳冠南 姜竹松 葉鴻平 夏回 張迎春 吳越晨 易都 陶花 花藝:野寺正(日本) 王大濛 兮月 大袁

主辦:蘇州市美術家協會、蘇州藝術志、明﹒美術館

承辦:大易視覺藝術傳播、春光明媚文化傳媒、風和日麗網路科技

支援: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蘇州國畫院、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蘇州平面設計師協會、蘇州攝影行業協會

前言——花事未了

大概世界上沒有哪種物件,會像花一樣,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她們生長于土壤裏,卻以多種形式充當著我們表達情感的媒介。早在《詩經》中便留下“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美好情愫。

我們喜好各種各樣的花,無論她生長于自然界,還是被插在花器中;也無論她是鮮活的,還是存在於意向。我們以筆墨畫她,以詩詞吟咏她,以我們心中理想的姿態安置她;同時又藉由這些對花的行為來表達我們自己內心想説的話。“花”,從植物自己的信號變成了我們的代言人。

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曆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裏焉。”花鳥畫,作為中國畫的畫種之一,以包括花卉在內的多種物像為繪畫對象。在漫長的演進中,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意和寫意為精髓的傳統。不照搬自然,亦不是為了描繪自然而畫,往往在“意”上關乎人事。畫的人如此,賞畫的人亦如此,在一花一葉中與人的精神和際遇關聯起來,不僅有著可識鳥獸草木之名的作用,更有著“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更高層面的訴求。

興起于晚明的大寫意花鳥,在精神性的表達上更強烈、更具代表性,所選取的題材與意向都更突出畫家的精神指向與理想訴求。植物花卉等描繪對象,往往被抽象為或賦予一種“式”,既不是她們的物象,也非表像,卻是一種有著公認精神指向的符號。

這種“式”在插花藝術中有著更為直觀的體現。插花所取之物皆是離開土壤的沒有生命的枝、花、葉、果,卻在人為的修剪、整理和構思、造型後,重新被賦予生命,變成另一件有精神與情緒的作品,再現自然美的同時,亦表達人的精神內涵,被賦予豐富而廣博的意境與格調。因此明代張謙德在《瓶花譜》序中寫道:“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插花不僅是幽居的賞心樂事,更關乎插花人與賞花人性情的雅俗高下。

插花是心靈和自然合二為一的過程,“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正如袁宏道在《瓶史·宜稱》中説道:“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符合東方審美意趣的插花大都崇尚自然,一枝一葉追求花枝的自然情趣,但講究“立意取材,意在花先”。一個“意”字便道出其精髓。

不論是繪畫,還是花藝,皆師法自然而天人合一,寄情象內而神遊物外。在與花的交往中,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精神境界和審美理想得到充分的表達與滿足。《花事未了》,正是想把這些“花兒”置於一個空間,聽她們的私語,也聽她們背後精神的對話。

窗外花事繁盛到難管難收,留春不住,與其空傷懷,不如在《花事未了》中緩緩行矣。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