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與自然對話——趙開坤油畫作品回顧展
展覽時間:2017年4月8日—4月15日
開 幕 式:2017年4月8日上午10:00(中國美術館一層)
學術研討會:2017年4月8日下午1:30(中國美術館七層)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油畫學會、吉林藝術學院
承辦單位: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美術館
長白老林 趙開坤 2009年 布面油畫 80×150cm
天地應合 盤谷默契 ——寫給趙開坤的繪畫
文/許 江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這是唐代散文大家韓愈所撰《送李願歸盤谷序》的篇首。韓愈以如椽之筆,讚美這個環山之間的盤谷,泉水甘美,草木繁盛,“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十數年前,我看過趙開坤先生的畫作,他的長白冬雪、密樹虬林,就讓我想到此類盤谷景象,逾冬夏而不衰,任黜陟而獨立。
趙開坤的畫,四季分明,春有柳樹梨花,夏有溪山幽谷,秋有孤葵兀立,冬有長白老林。他仿佛將天下的景色擰成一片天際下的盤谷。在那裏,茂林生長,生物有情,留給我們最深印象的是春柳與冬林。那春柳往往一枝獨放,千點萬葉,婀娜飄灑,引來春風無數召喚。那長白老林又總是蒼茫茫一片,密枝托著煙雲,滿眼荒天古木。春柳的疏放,老林的濃郁,在趙開坤筆下,如詩一般沉吟。
長白老林 趙開坤 2010年 布面油畫 300×200cm(三聯)
東方的民族,崇尚山與雲的歌咏,無論“北宋三家”的雄厚宏闊,或是“南宋李劉馬夏”的恬淡裁取,在最讓人們嚮往的景致中,總是那煙樹在幽壑深谷裏的輾轉和清曠。那山、樹、霧被東方的線筆生動地描繪著,沉浸在一種千古靜寂的醉意之中。現在,這種千古氣象回來了,活在趙開坤等一代不懈描摹自然生物的寫手筆下。趙開坤的長白山林沉鬱地聳立著,黑黢黢的林子灰茫茫的天,那利刃一般的黑松挑撥著雲氣,黑枝桿從濃陰中橫發出來,如虬如蛟,天與地在這裡交合。我們不僅有親臨的如涉之感,還分明感到陰陽晨昏的力量在這裡集聚,感到縹縹緲緲的衝融在這裡生發。在林天交合的際線之下,最是墨色濃郁之處。那濃墨粗筆讓山與樹渾然一體,如若黑雲,並向著深處蜿蜒而去。那天際的精微與根處的粗放呼應著,長空的流風與山谷的起伏呼應著。這種呼應常存突兀,常涵重晦,並擰成一片清曠無際的整體。正是這煙樹深谷裏,蘊蓄著自然的生機,蘊蓄著宋代山水詩人們筆下用以親近歷史觀畫者的超凡感覺。
瑞雪 趙開坤 2006年 布面油畫 280×160cm
趙開坤的繪畫受長白山的滋養尤深。長白老林的高樹將他的筆磨煉得風姿信然。那長桿挺拔,向空中的高處攀援;盡梢處,細枝婆娑。油畫的用筆囿于料材的遲滯,難以水墨般自由揮灑。但開坤的筆卻不儘自由,揮灑橫出,既見樹形,又現風神。那空中常有流雲,在其極白處,枝椏驚蛇般穿梭。枝椏之下,濃重的松影卻似波濤,在長林中撫掠,似有雷聲滾過。他的柳樹梨花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柳一縷一葉都乘著風,飄在拂面的綠息之中。接地處,往往有一條長路或一圍籬墻向縱深延展,更顯惠風之象。一桿筆該硬處如鋼,該柔時若風,如此天地萬物一例相看,卻又風姿信然,心亦吐納,是開坤繪畫最令眾人羨羨然之處。
松樺戀 趙開坤 2007年 布面油畫 110×150cm
趙開坤在他的創作手記中有言:“繪畫是一門手藝。所謂手藝,不單單是一種技術的嫺熟,更重要的是一種投入的精神,一種與生命、生存融化為一體的那麼一種默契。”話語淡然,卻擲地鏗鏘,內裏透著一份自信。能讓生命與自然達成一份默然的契合,這是古往今來多少藝者的追求。趙開坤筆下的風景多是日常山林的景致,但他卻能展露宋畫中煙樹盤谷的清曠,展露春風一夜梨花開的燦然,這其中不唯他的用筆用色,更在他沉浸于自然之中的深深的專情與沉醉。《文心雕龍》有言:“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我看開坤諸多的寫生現場照片中,在大草帽或氈帽的濃影之下,一雙眼閃著光,射向遠方。這是真正的繪者之眸,多少生命的感情如飛矢般射出,多少天人的興發在這裡洞然相契。這正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偉大的默契,也正是我一再援引韓昌黎的“盤谷序”言,而就趙開坤的繪畫在心中為之歌咏的。我想,這樣的盤谷默契,必將垂范後世,令多少同代與後生終生以為榜樣。
回頭溝二隊 趙開坤 2013年 布面油畫 270×150cm(三聯)
人生若寄 藝術千秋
文/吉林藝術學院校長 郭春方
2016年4月1日開坤因病在藝術創作繁盛之際溘然離世,留給世人無盡的遺憾。4月9日,在今日美術館舉行的“文脈傳薪——2016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開幕式上,范迪安先生提議為開坤的逝世默哀,以表達對他悼念和追思;許江先生多次表達對開坤離世的惋惜之情並提出展覽構想。他鼎力相助、多方協調,在開坤逝世一週年之際促成此次展覽。
新疆!新疆! 趙開坤 2006年 布面油畫 180×80cm
開坤在吉林藝術學院執教多年, 是學院終身教授。作為美術教育家,他上承吉藝前輩積澱的學脈精神,下啟當代油畫教學的研展創新,襄助同道,嘉惠後學,在美術教育領域貢獻卓著;作為油畫家,他執念自然、心師造化,變寫意為風骨,拓新油畫表現語言,以質實樸重、氣魄縱橫的個人風格在中國風景油畫領域獨樹一幟,形成了風規自遠、萬殊化境的精神氣象。
唐貴兒收藏的老式機械助力車 趙開坤 2010年 布面油畫 150×175cm
窗 趙開坤 1987年 布面油畫 115×140cm
種青稞 趙開坤 2011年 布面油畫 200×200cm(二聯)
開坤一生對自然始終心懷敬畏又飽含深情,他曾感慨“在自然面前,所有人都做回了學生”。自然是開坤在創作上永恒的主題,也是他藝術創作的起點。20世紀80年代,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開坤在油畫表現形式上不斷進行實驗和探索,從《窗》、《十月大地》、《夢中白樺》等作品可以看出他從寫生自然入手,在圖式觀念和語言技巧等方面做出的多樣嘗試,並從中找到了前進的路徑,成為東北表現性油畫風格建立與發展的重要開拓者。進入90年代,他醉心於寫生時須臾瞬間萌發的恣意隨性,在創作中逐漸深化寫生,力圖在作品中體現一種即興式的“現場感”。從《通往長白山的路》、《老式照相機》、《長白老林》等作品可以看出,紛繁變幻的自然意象:山、樹、村落、老物件等圖像元素在他的畫面中合勢交侵、觸變成態,形成了超越自然原生形態的縱橫氣勢。進入21世紀,開坤的藝術表現愈發精熟,他以氣勢撼人的造型表現力,兼顧丹彩與氣骨之美,在感興狀態下創造任運自然的生命境界。自然又是開坤藝術精神的歸宿,在近四十年的藝術創作中,開坤的足跡踏遍長白林海、塞北江南、海濱草原、關中藏地,多樣的人文風土在他的筆下生發,促成了他自成一家的藝術風格。
老式縫紉機 趙開坤 2005年 布面油畫 90×100cm
天池 趙開坤 1991年 布面油畫 100×81cm
“質直者徑挺不遒,剛佷者倔強無潤”,作品是藝術家天性的外顯;“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作品又是藝術家後天造詣的明證。作為風景油畫領域的卓然大家,開坤的作品五次入選全國美展、多次獲得業內大獎並三次獲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長白山文藝獎”,這些殊榮是對他多年探索油畫藝術的充分肯定。在當下的社會文化語境中,以融合中西為前提,越來越多的油畫家回溯民族文化本源,以傳統寫意精神介入創作,開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中國寫意觀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而寫意觀念的生成則歷經唐代王維直至宋元諸家,最終形成了以寫意精神為宗的文人畫風格體系。近代陳師曾針對文人畫提出“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傳達性靈,應寧樸毋華、寧拙毋巧、荒率天真。這種樸拙、率真的寫意精神在開坤作品中不僅是通過對手性與書寫狀態的錘鍊所形成的圖式表達,更是基於他多年與自然對話,會心體悟到的精神意境所至。他筆下的自然與心識情感相生相合,風骨氣脈貫穿始終,寫意精神最終在開坤的油畫中融匯成生命的跡化,交響出弘大境象。
憩海 趙開坤 2006年 布面油畫 240x200cm(二聯)
生為人傑 死為鬼雄 趙開坤 1991年 布面油畫 160×120cm
這次回顧展主要展出開坤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作,有經典的代表之作,也有作品初次參展,比較全面、充分地展示了開坤一生的創作歷程和藝術成就。許江先生親自撰寫前言以嗣懷念,各位師友的深情厚誼,令人感佩,也使我們更加顧念開坤為人為藝的坦蕩與真誠。追憶逝者不忘初心,銘記長白老林,傳承藝術精神。我想,這是對開坤最好的緬懷與紀念。
趙開坤教授照片
趙開坤
趙開坤(1954—2016),男,河南濮陽人,1978年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終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吉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研究員,吉林省高級專家。作品五次入選全國美展,《長白老林》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多次獲得油畫專項獎;三次獲得吉林省最高文藝獎“長白山文藝獎”。
部分作品欣賞:
夢中白樺 趙開坤 1996年 布面油畫 70×195cm
拿草靶的農夫 趙開坤 1996年 布面油畫 70×195cm
十月金秋 趙開坤 2014年 布面油畫 130×180cm
秋天的季節 趙開坤 1993年 布面油畫 81×100cm
十月大地 趙開坤 1989年 布面油畫 130×160cm
十月金秋 趙開坤 1999年 布面油畫 160×180cm
松江村頭 趙開坤 2006年 布面油畫 210×70cm(三聯)
展覽名稱:與自然對話——趙開坤油畫作品回顧展
展覽時間:2017年4月8日—4月15日
開幕式:2017年4月8日上午10:00(中國美術館一層)
學術研討會:2017年4月8日下午1:30(中國美術館七層)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油畫學會、吉林藝術學院
承辦單位: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