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帆:羅曼史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3-30 14:57:4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開幕時間:2017年4月1日 下午5點至8點

展覽時間:2017.4.1—2017.6.4

展覽地點:否畫廊,紐約布魯克林區Jefferson大道410號#1

畫廊開放時間:星期六,11am - 6pm,其餘時間請郵件預約(info@fougallery.com)

開幕時間:2017年4月1日 下午5點至8點

展覽時間:2017.4.1—2017.6.4

展覽地點:否畫廊,紐約布魯克林區Jefferson大道410號#1

畫廊開放時間:星期六,11am - 6pm,其餘時間請郵件預約(info@fougallery.com)

 

否畫廊榮幸地宣佈,我們將於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6月4日舉辦新展《陳棟帆:羅曼史》。展覽將呈現藝術家陳棟帆最新紙上繪畫作品《毛絨人偶》系列和單頻錄影《快樂直到永遠》等。其中,《毛絨人偶》系列在延續了藝術家對於肖像畫長期探索的同時,也是對藝術家麥克·凱利(Mike Kelley)作品的致敬。展覽將於2017年4月1日下午5點至8點舉行開幕酒會。

羅曼史由英文Romance直譯而來,本意即浪漫。出於對語言的習慣性理解,人們對於命名為“史”的事物多抱有宏大敘事的期待,羅曼史因而常常成為浪漫故事的整合篇,抑或是講述浪漫故事的一種方法。然而,若是觀者正因展覽前半部分名稱而期待著一系列故事的發生,藝術家則立即作出了自己的回應:你不會知道我的故事。藝術家對講解式錶述的拒絕,實則為觀者的閱讀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性。展覽用略顯戲謔的口吻與觀眾打趣,審視日常生活中人對異己身份的認知方式,並思考藝術家與其所處社會文化的關係。

作品《毛絨人偶》系列的創作受啟于陳棟帆對已逝藝術家麥克·凱利(Mike Kelley)阿姆斯特丹回顧展的一次造訪,展覽中名為《啊…青春!》(Ahh... Youth!, 1991)的作品成為《毛絨人偶》系列的主要圖像來源。《啊…青春!》是一組八張的照片,麥克·凱利將自己的一張略帶神經質氣質的證件照和七張二手商店的毛絨人偶的大頭照並置在一起。同樣作為一名打破高雅與通俗藝術界限進行創作的藝術家,陳棟帆的作品結合了流行文化與現成品,並保持了極強的繪畫性。在《毛絨人偶》系列中,他使用色彩明快的亞克力顏料,以塗鴉式的果決筆觸在收集來的報紙上各繪出30隻毛絨動物的正面肖像。報紙被刻意褶皺再熨平,豐富了畫面本身的質感與時間層次。在自文藝復興起的西方繪畫傳統中,肖像畫為僅次於歷史畫與宗教畫的繪畫題材,被畫者通常擁有顯赫身份或英勇事跡。而在陳棟帆的畫面中,這些毛絨玩偶或張揚或陰暗,有的帶有縫補的痕跡,甚至帶有性暗示。藝術家還邀請觀者一起為玩偶命名,並書寫他們的故事。無名的個體成為主角,其故事重新被關注和解讀。藝術家用全黑色背景將觀者的視覺焦點引領至這些玩偶--它們造型稚拙卻流露出與之矛盾的不安、失落與防備,寓意著純真年代的玩物透露出異樣的成熟。《毛絨人偶》系列似乎在提醒著作為成年觀者的我們,感知與想法于成長中的無形改變也許就伴隨著內心樂園的丟失。

關於藝術家:

陳棟帆(b.1982, 中國山東)200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他常在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等地舉辦展覽,並曾在中國杭州、希臘雅典進行大型戶外公共藝術項目創作。近期展覽包括:陳棟帆:朋克書店(Square Peg 畫廊,紐約,2016),陳棟帆:國王的巡遊(清影藝術空間,杭州,2015)等。2017年4月他在否畫廊舉辦個展《陳棟帆:羅曼史》。

部分參展作品:


陳棟帆,毛絨玩偶-30,65.5 x 57cm,丙烯、報紙,2017


陳棟帆,毛絨玩偶-17,65.5 x 57cm,丙烯、報紙,2017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