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特展——‘悟’武藝水墨近作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3-30 14:40:06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出品人:田俊

策展人:嚴善錞

學術主持:寒碧

展覽時間:2017年4月8日-5月21日

展覽地點:銀座美術館(濟南)

展覽設計:武將展覽

統籌:李燕 孫夕朝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銀座美術館

          《詩書畫》雜誌

武藝教授恭寫諸如來嚴相為一集,籌議展覽,取名曰“悟”,持命瞻仰,索為序言。其圖式能似古人而不似古人,折算停分極見規矩,運奇佈巧非復故常,而身色相好端莊玄妙,青黃赤白淳淨溫如,可徵佛書“隨色次第”之足,亦信畫史“神授天假”不誣。顧謂之純粹藝術可,謂之頓漸覺悟亦可,謂之修證菩提乃無不可。其所意得神會,乃在性養情涵,可推善根應感,不離經法化道。本覺而非別,無修而有修,所以命曰“悟”。許書:“悟,覺也。”其理可思。

武藝所覺悟,亦畫理之深造,即精潛之才調:安祥內斂而清轉鬆靈,平正深穩而虛淡超妙,不立筆揮灑,不橫使才情,不驚神眩視,不“表現主義”。一志得充盈,單純即無量。朱晦庵評吳道子:“不思不勉,從容中道”,凡縱橫變態、狂跡顛勢,皆默然犁掃,斯儒者之“存心”,譬佛家之“見性”。按《宣和畫譜》及《圖繪寶鑒》,皆言道子“深造妙處悟之於性,非積習之所能致”。悟之於性其前提,即迷于積習之破除,衡于儒者為節宣存養,所謂“周流無窮”、“不滯一隅”;裁之釋教則處心不住,所謂“唸唸須臾”、“當下即是”。武藝通其理,下筆故無累,靈機運成法,深至成獨造,不犯復古人,亦脫略自身,所以能處常得變,乃至於屢變常新,是可稱深悟者也。

按梵乘教理入中國,隋唐以來得張大,天臺華嚴各有所稱,禪門高挹總持弘廣;茲同教若別教、空宗若有宗、小智若大智,至六祖乃益明;使緣起性空之虛往,歸明心見性之洞達,其解脫斷除之究竟,為上求下化之悲智,與厭離塵世之原教旨,遂相去不可以道裏計。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將覺幻妙行回落平實,以豎深橫廣切至平常,與儒道二家化合同異,尤六經之旨反覆人倫。此在思維即明澈,在心境即安樂,在修養即溫和,在藝術即遊戲神通,類不遠搬柴運水,是以空理天理,俗諦真諦,了無涇渭之判,都成日用之源。此中華文化接引西方大聖之建樹,亦人文藝術不脫日常生活之法要。爰贅數語記略,相與藝兄黽勉,並祝展事圓善。

丁酉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聖誕。寒碧敬題

武藝 1966年 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天津寧河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係第四工作室主任

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

飛天·一 90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飛天·三 88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菩薩·四 89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菩薩·七 89.5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菩薩·十一 92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菩薩·十三 90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菩薩·十四 84.5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雙修·一 92.5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雙修·二 91.5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雙修·三 87.5cm×70cm 紙本水墨 2016 武藝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