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7年4月1日- 6 月3日
媒體預覽:2017年4月1日,下午2-3點
藝術家對話:2017年4月1日,下午3-5點
開幕時間:2017年4月15日,下午5-7點
展覽地點:外灘三號滬申畫廊(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三號三樓)
展覽時間:2017年4月1日- 6 月3日
媒體預覽:2017年4月1日,下午2-3點
藝術家對話:2017年4月1日,下午3-5點
開幕時間:2017年4月15日,下午5-7點
展覽地點:外灘三號滬申畫廊(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三號三樓)
1912年的某月,立體派先驅勃拉克(Braque)走進一家賣墻紙的店,買了一卷模倣木紋的墻紙回工作室,剪下來貼在畫布上。他驚訝的發現墻紙的質感、倣真木紋與繪畫的視錯覺之間形成有趣的張力。勃拉克拿這幅《水果盤和酒杯》給畢加索(Picasso)看,畢加索立即驚嘆道,“這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
這張貼了墻紙的畫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創作方法,被稱之為“papier collé” (原意:黏貼紙張)。1910年代到訪巴黎,探訪過勃拉克和畢加索工作室的藝術家們都旋即開始使用這種方式創作。逐漸出現 “montage”(蒙太奇),“assemblage”(集合物),拼貼從紙張黏貼擴展到攝影、影像、裝置,以至最終成為所有藝術媒介的創作者的日常。
拋開西方藝術視角,實質上將現成元素交叉組合、轉化為新事物的邏輯,也根植于許多非西方文化中。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將呈現18位中國、南韓、歐洲藝術家的拼貼作品。其中包含獲得2014年威尼斯金獅獎的劇場藝術家楊·羅威斯(Jan Lauwers),丹麥最出色的藝術家之一塔爾·R(Tal R),以攝影-雕塑著名的南韓藝術家權五祥;還將首次呈現尹秀珍為蒙皮利埃雙年展所做的大型裝置作品《TVT-火箭》,徐累的重影拼貼,洪浩的日常消費品拼貼以及徐冰分別利用雜物和現成圖像元素實踐的裝置與平面拼貼。展覽還將跨越人們對拼貼的常規認知,從平面延展至空間、光影、虛擬場域甚至概念化。
倪有魚、郭鴻蔚分別使用老照片/現成圖片製作了兩組攝影拼貼;姚朋則將圖像與文字語義交錯,改變觀看;陳彧君融合拼貼與繪畫,描摹心像與未知;尚一心、馬靈麗從不同的角度巧妙橋接圖像、物體的明暗與光影;吳笛以極其繁複的過程,以多種媒介組成作品;高磊的拼貼同時跨越平面和空間,情緒與功能;劉月利用廢棄物之間微弱的作用力,在展廳中構成空間拼貼;林科所做的拼貼僅存在於虛擬世界中;而莊輝則用行為、過程和攝影圖像實現一幅存在於時空交錯之中的概念性拼貼。今天的生活充滿極其碎片化的體驗,充斥著來自不同地區、類型的圖像和資訊,人們就生活在現實的拼貼之中。
藝術家就像玩紙牌的人,隨機抽到一手來自視覺與知覺體驗的“紙牌”,他們不斷重組“紙牌”,使之成為創作的來源。在20世紀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運動與宣言背後,拼貼以顛覆性的方式改變了創作者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展覽中的中國藝術家,每一位都從不同的角度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與這一條現代藝術的脈絡相接融,同時也攜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和當下時代的影子。我們在這個展覽中將歐洲拼貼作品和亞洲當代的拼貼作品並置,將不同年齡、使用不同媒介的藝術家作品並置,旨在通過對拼貼的“語言類型學研究”,觀察兩種藝術和文化根本上的異同,以求觸及藝術的本質。
(Xⁿ Office由藝術史研究員徐小丹和藝術家倪有魚共同發起當代藝術展覽策劃小組。在數學語言中,X代表任一數,N代表自然數集,X的N次方則將我們導向無盡的可能;X . N 恰恰是中文“虛擬”的首字母,無論在上海、布魯塞爾或是柏林, Xⁿ Office並不構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體辦公室,而旨在從美術史學理論的角度和藝術家實踐的角度雙向出發,試圖策劃一系列兼具論文研究和實驗性的策展活動。)
藝術家論壇海報
藝術家對話:2017年4月1日,下午3-5點
展覽地點:外灘三號滬申畫廊(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三號三樓)
策展人:Xⁿ Office
參展藝術家:尹秀珍,郭鴻蔚,馬靈麗,尚一心,吳笛,陳彧君
在立體派之後100年的今天,拼貼看起來已經是一個頗為復古的話題。今天的生活充滿極其碎片化的體驗,充斥著來自不同地區、類型的圖像和資訊,人們就生活在現實的拼貼之中。藝術家就像玩紙牌的人,隨機抽到一手來自視覺與知覺體驗的“紙牌”,他們不斷重組“紙牌”,使之成為創作的來源。
展覽中的拼貼作品涵蓋紙面、布面、物與物、物與平面甚至不同媒材、個人記憶、時空間交錯並置的豐富關係。幾位參展藝術家們將在演講中展示創作歷程的照片與相關資料,揭示作品潛在的邏輯。策展人Xn Office(徐小丹、倪有魚)將共同主持這場特別的講座,邀請觀眾共同發問,展開對藝術的理解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