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從百工民藝到設計日常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2-03 17:33:52 | 文章來源:百工

 

面對百工民藝 設計能做什麼


碧山工銷社

設計能否連接傳統手工藝與鄉村生活?能否既保留城市文明高效快捷的優勢,又釋放鄉村生活質樸親切的溫度?甚至能否因地制宜地拓展出一種産業模式,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村民生活品質?

這是我們一直試圖解答的問題。而碧山工銷社,就是循著這一問而生。以“百工”為種子,以“設計”為風露,我們企盼生長:根向下扎,探尋更多鄉村的能量;葉向外展,觸碰更多城市的需求。3月,也即陰曆裏的早春二月,碧山工銷社正式開幕,該以何種形式見證這次“破土”?答案是一場“百工民藝”與“設計日常”之間的對話。


工銷社未來將承載的功能


《百工》雜誌書

黟縣百工 不僅僅是“重訪”


《黟縣百工》

“對話”早在幾年前就已發生。被評為“2014中國最美的書”之一的《黟縣百工》,曾記錄了90項黟縣民間手工藝。而這一次,我們邀請到一批設計師與手作人,分批組成小隊,重新深入黟縣,尋訪這些民藝。這不僅是一場對話,甚至可以稱為 “私語”——設計師們不僅要考察手工藝生態,還需與工匠進行“手”的交流,嘗試雙方的啟發與合作。這也不僅是一次“重訪”。面對手工藝生態凋敝的現狀,思考如何激發它們的活力,成為設計師對自己的追問。


已少有人堅守的竹編手藝

日常生活 一個不設限的詞


過去鄉村的日用品

開幕展圍繞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解讀展開。“日常”不是一個有限定的詞彙,它可以不分新舊,沒有區域,跨越城鄉。它更可以由日常中來,再到日常中去。但在探訪和創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要真正發掘傳統手工藝的價值,並將其引入當代人的生活,即便對於有著豐富工業化經驗的設計師們來説,也不是件簡單的事。而要讓已然式微的手工藝,作為一種産業,重返鄉村日常,更是極大的挑戰。


設計師與手藝人的合作

早春二月 乍暖還是漸暖


設計師們趁夜討論

“挑戰”有時未必針對能力,更多是對堅持。恢復與重建民藝生態,並在當代工業生産的背景下為這個命題注入新的活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展覽,只是起點。而我們的探索,並不以成功為前提。在嘗試的過程中,會經歷偏移、矛盾、挫折、失敗……這一過程,也將是開幕展呈現的一件重要而珍貴的“作品”。

早春二月,既是乍暖還寒,也是草長鶯飛。既有諸多顛沛,也藏勃勃生機。而更大的生機,是一日日漸暖,一枝枝綻芽,不急。



展期:2017.3.18 — 2017.6.30

地址:安徽省黟縣碧山村 碧山工銷社

主辦:上海漢室設計管理機構、安徽大學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策展人:顧青

視覺設計:盧濤

參展設計師:陳方、陳英澤、代島法子、李思恩、易春友&譚雪嬌、張飛、趙銘

展期:2017.3.18 — 2017.6.30

地址:安徽省黟縣碧山村 碧山工銷社

主辦:上海漢室設計管理機構、安徽大學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策展人:顧青

視覺設計:盧濤

參展設計師:陳方、陳英澤、代島法子、李思恩、易春友&譚雪嬌、張飛、趙銘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