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8-12 17:59:34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展覽現場

展覽名稱:“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

藝 術 家:馮少協

主辦單位:文藝報社、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廣州日報社、廣東畫院

展覽期限:2016年8月12日——8月23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從容鋪展,連接起“中國夢”與“世界夢”,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內涵。為響應這一宏偉倡議,尋找古代海上絲路的文化印記,續寫21世紀海上絲路新史詩,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現狀與憧憬,近年來,廣東畫院副院長、油畫家馮少協傾注全部精力、心血投入“海上絲綢之路”大型油畫系列創作,創作完成後,藝術家與廣州日報社合作,在世界各地舉辦巡迴畫展,以藝術的形式錶現“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引起極大反響。

8月12日,由文藝報社、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廣州日報社、廣東畫院共同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將持續至8月23日。“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研討會”同時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張祖英等20余位著名畫家、評論家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共同主持。

廣東畫院副院長、藝術家馮少協在研討會上介紹自己的作品

本次展覽是馮少協“海上絲綢之路畫展”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成功舉辦後的首次歸國展覽,也是畫家世界巡展的第八站。展覽展出了《1745年最後航行.哥德堡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古老航線.海上絲綢之路》《1767年.虎門》等40幅大型油畫,生動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風土人情及人文歷史圖景。此前,該系列展覽已先後在廣東廣州藝術博物院、泰國國家美術館、馬來西亞馬六甲•朵雲軒藝術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東盟總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及我國香港會展中心、澳門觀光塔會展中心舉行,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

馮少協藝術展研討會現場

當天的研討會上,與會者高度肯定了畫家的藝術理想和創作實踐。大家談到,馮少協多年來執著于描繪海上絲綢之路,以油畫的形式鉤沉、再現歷史,彰顯了其宏偉的藝術理想和藝術信念,其中蘊含著深沉的哲思與情懷,為時代留下了獨特的記憶與思考。2013年10月,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一經提出,激發了藝術家創作的慾望。藝術家對於題材的敏感,使他成為最先挖掘並創作這一題材的畫家,同時,連接了他以往的創作,表現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立足高度,而“站得高,看得遠”則為他的創作添加了許多前瞻性的現實意義。畫家以獨有的智慧和眼光,把握時代的脈動,抓住了“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內涵宏大的歷史主題,用藝術的方式再現當年的景象以及海上貿易的具體內容,是非常有價值而又具有挑戰的。為創作出精品力作,馮少協多年來在這一領域不斷積累挖掘,一方面在圖書館中查閱歷史文獻,了解相關歷史和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上行走,不僅在南海神廟、黃埔古港等地考察,而且由此去追憶、懷想當年的情境。

作品《古老航線海上絲綢之路》

作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正如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展覽前言中寫道的那樣,在中國美術史上,以海上貿易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基本是零星的,而馮少協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系列創作,可以説是史上第一次系統性的表現……如何讓公眾對“海上絲綢之路”産生更濃厚的興趣,如何用藝術的方式展現歷史的輝煌,需要藝術家以這些細節作為參照進行再創作,呈現出符合歷史的生動的具象。馮少協這一系列作品彌補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缺乏影像記錄的遺憾,能夠很好的在審美的層面上給公眾以歷史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説,這一系列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品《南漢廣州.西亞玻璃瓶》

作品《1745年最後的航行.哥德堡號》

研討會上,馮少協表示,“一帶一路”不僅是國家戰略,也關乎每一個普通人。海上絲綢之路是不可多得世界性非物質遺産。每一個有責任感的藝術家,都應該自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用不同的文化形式,以作品牽線,向世界各國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他説,“海上絲綢之路”系列作品的創作、展覽得到了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廣東省委宣傳部對此給予了大力的支援和指導。“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巡展在聯合國及東南亞各地的影響及受歡迎程度出乎他的意料,這也讓他堅信,“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必將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為世界文明史做出新的貢獻。

作品《1690年越南.頭頓沉船》

作品《十五世紀威尼斯海關.中國商船》

馮少協藝術展研討會現場

“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藝術展”展覽現場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