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胡昌煢、夏理斌、薛堃、張恒油畫研究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6-03-17 16:07:58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胡昌煢《枯坐與舞》木板坦培拉 2012年

學術主持:靳尚誼

策展人:張英劍

展期:2016年3月5日-3月25日

雅昌圓桌:3月20日 15:00

展覽酒會:3月20日 16:00

地點:方圓美術館 798·北京

文/張英劍

胡昌煢、夏理斌、薛堃和張恒都是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第一工作室學習,並且同時于2004年大學本科畢業,到現在已經畢業將近12年了。在這十多年裏,他們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藝術之路,到今天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個人面貌和作品風格。

同一個起點都在中央美院,不同的個人性格,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思維取向,時間的路徑印證了藝術的發展歷程,讓我們不是僅僅看到每一張已經完成的作品,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完成作品的過程和經歷,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讀懂藝術,讀懂藝術家。

夏理斌 《遠山的綠》 100x80cm 2008-2015年 油彩丹培拉

胡昌煢本科畢業後在中央美院繼續讀了碩士,之後開始進入自己的創作生涯,這幾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作為青年畫家。他不喜歡和人閒聊,感覺很理性,談事情簡短明瞭,直截了當,思維很敏捷,尤其在談到藝術方面,他很專注很認真。他的作品給很多人的感覺是“很沉重”,而我的看法是,他在畫面上將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透徹見底,明確同時也充滿了力量,在他的作品面前讓人感受到了藝術的真誠。他喜歡思考,喜歡讀書,這一點看似簡單,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講卻很遙遠,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講卻又是一條必經之路。他喜歡寫生,很是勤奮,“寫生”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創作者來講就如同演唱者吊嗓子,需要日積月累達到熟能生巧,然而這一點已經離很多藝術家越來越遠。

色彩成為夏理斌油畫創作的耀眼之處,他的繪畫天賦更多地體現在色彩方面。他感覺敏銳、清新,並且能以較為豐富細緻的色彩展現那種感受。這需要一種興趣,需要自信,那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夏理斌的油畫發展之路更為寬廣。注意現實生活的觀察感受,生活中那些鮮活的東西無處不在,處處是生活,處處有生命,處處皆畫意。夏理斌在生活中同樣的注重細節,與人相處也是熱情而細膩,溫和的性格中透露出浪漫的想像與追求,同時讓人感受到其中非常堅韌的事業心。他將藝術視為理想,又有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為人師表的同時,對個人創作始終懷著十足的激情與探索精神。

薛堃《平凡之路》2015年

“舊工廠系列”作品讓薛堃堅持這一題材七八年時間,他用盡了自己在中央美院所學有關藝術的種種觀念和技法來表現這個系列的創作,最終這些作品得到了很好的評價和認可,評論家余丁先生認為“薛堃的油畫反映了新的時代、新一代人對於工業文明、對於新中國歷史的態度和認識,他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溫和的現實主義,讓人聯想起庫爾貝對於現實的客觀態度。而對於舊工廠現代主義式的解讀,又賦予了這些工業時代的人類遺産以新的生命。”然而,最近以來薛堃感到有些煩惱,因為工業題材的作品在學術上得到了很好的評價,而在市場上如何得以成功總是困擾著他,他堅定地認為只要學術上站得高的作品市場也應該表現良好。事實上是,學術和市場可以合二為一,也可並行而走,但是對藝術而言,學術始終是更高追求的目標,市場則是附屬物。

張恒説:“繪畫于我是一支鎮靜劑,它讓我在喧囂、焦慮、無序和慾望的現實中獲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凈土。這裡是我的精神家園。”他道出了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心理訴求,也道出了真正的藝術所包含的價值。藝術是精神的家園,是現實的凈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為著這一目標而努力。張恒在本科畢業後就進入了工作,在大學當老師,可以看到,他天生的理性思考無疑使他成為了一個很合格的老師。然而,在工作和創作之間如何達到平衡與互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為此一直在努力。本科時候的美院學習讓他始終沒有放下一個藝術家的理想與追求,為了這個目標他堅持不懈。我們最初都有人生目標,但隨著現實的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在無形中學會了妥協,目標後來變得越來越模糊,模糊到最終都忘記了自己還有理想、還有追求,直到最後已經沒有勇氣想它了。

張恒《局》畫布丙烯 2015

當讀完靳尚誼先生《我的油畫之路》時,讓我感觸最直接的是“真實的追求”、“真實的人生”,每一件事並非都是傳説的那樣五彩斑斕,恰恰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和奮鬥。作為青年藝術家,張恒、薛堃、夏理斌和胡昌煢他們已經走過十多年的創作之路,但在偉大的藝術面前卻又顯得如此渺小,如何選擇,又如何去追求則成為每個人的路徑。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