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五禽戲——阿海、陳琦、靳衛紅、李津、沈勤五人展
展覽時間:2015年11月14日至11月29日
開幕時間:2015年11月14日16:00
展覽地點:行又行藝術空間(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乙10號 艾維克酒店二層)
“五禽戲——阿海、陳琦、靳衛紅、李津、沈勤五人展”,將於2015年11月14日至11月29日,在北京“行又行藝術空間”(東三環中路乙10號艾維克大廈二層)舉辦,2015年11月14日下午16:00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特邀著名當代藝術家、美術學博士、《畫刊》主編靳衛紅任學術主持,德國漢學家、前歌德學院中國區總院長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任展覽顧問,在對話式的空間並置關係中,呈現五位藝術家的最新力作。
李津、沈勤、陳琦、阿海、靳衛紅,既接受了現代的洗禮,也保留著與傳統的諸多聯繫。他們以各自的天賦、才情、敏思與體悟,在當前的藝術環境裏拓開不同的道路。不拘于材料、媒介、內容和主題,破陳規而不失格調,延展出新的藝術語言方式。
雖然他們的藝術面貌各有韆鞦,卻不約而同地以畫寫心——或者用更當代的語匯來説,他們都是在描述與自我經驗相關的場景——單就這一點説,他們是古代文人藝術精神的承繼者。不可拒絕的全球化影響正在日漸加劇,文化身份成為現代人嚴重的困惑。這五位藝術家以自己的思考回答這個問題,並用作品標示了有效的方向,李津世俗生活的歡宴、沈勤的避世風景、陳琦超絕精練的黑與白、阿海虛妄怪誕的人物戲謔、靳衛紅鏡像式的自我申訴,都已成為這個時代鮮亮的文化符號。
阿海,亂花,33×133cm,紙本水墨,2015
阿海的作品在表徵上具有工筆畫的細膩精緻,但在情緒上又透露出寫意畫所獨有的豐富意蘊。在這些以筆墨為中心、紙本為媒介的作品中,他通過對以往規則的破壞達到規則的重建,實現其作品的當代性轉換。
在三十年的藝術實踐中,阿海最終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南方敘事:唯美、頹廢、虛無。他憑藉敏銳的觸須感知世界並追求詩意的呈現,他的畫作表達了一個飄泊者對其精神家園的追憶和禮讚。
近年來,阿海先後在德國、香港、澳門、上海、南京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多次參加中國當代藝術國內外聯展。期間出版有《一個白日夢者的世界》、《讓馬去往不存在的青草地》、《花火》、《古風雅普》、《清醒的夢者》等個人畫冊;並多次被國內外藝術時尚雜誌進行專題報道。
陳琦,編年史No.2,400×200cm,浮水印版畫,2012
陳琦,美術學博士,1963年生於南京,祖籍湖北武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處處長。中國美協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
其作品連續獲得第七、八、九屆全國美展銅獎及優秀獎,第十三屆版畫展金獎及第五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優秀作品獎。並分別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青島美術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牛津阿什莫納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xford)、英國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Art, London)、紐約國立圖書館、日本福崗美術館、奧地利維也納青年美術館、歐洲木版畫基金會等機構收藏。
出版有《版畫技法》、《陳琦畫集》、《陳琦木版畫集》、《1963》、《時間簡譜。陳琦1983-2013》、《Chen Qi Woodblock Prints》、《刀刻聖手與繪畫巨匠——20世紀前中西版畫形態比較研究》等。
靳衛紅,獨對,53×236cm,紙本水墨,2015
靳衛紅,藝術家。1989年畢業于中國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2006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並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任《畫刊》主編。1985年起參加各項藝術活動。于國內外舉辦過八次個人展覽並數次參加國內外藝術聯展,作品被廣泛收藏。發行個人畫冊五種。
作為一個自我的鏡像,人體不斷地出現在她的畫面當中,成為了觀察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與之對話的一個重要媒介。她筆下的女性看上去比較中性,她幾乎不強調女性的原始性徵,或者忽略它,然而,仍然使人感覺到性的力量。這些既不設防又不可接近的女人的眼神中混雜著恐懼、渴求、好奇和抗拒。靳衛紅筆下的人物公然展示出了心理上的多重意義,這對於中國水墨畫的表現題材是一個新的擴展。
靳衛紅嫺熟地掌握著傳統的水墨畫技法,這在專業人士眼中是毫無爭議的。不過更重要的在於,她並未讓自己被水墨畫技法掌握。如今很多學院派水墨畫代表人物的作品中充斥著精湛的技巧,靳衛紅的畫作中恰恰不顯露這些,技術被她巧妙地隱藏起來,有的時候甚至有欲蓋彌彰的危險。
李津,新文苑圖卷,17×216cm,紙本設色,2015
李津,1958年生於天津,1983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係,現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副教授。2013年被AAC藝術中國評為年度水墨藝術家。2014年被權威藝術雜誌《藝術財經》藝術權力榜評為年度藝術家,作品被波士頓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李津的畫充滿了對俗世的熱愛,也充滿了無法扼止其必死的悲傷。他揭示了通過對俗世饗宴最深刻的快感觸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畫張開感官的毛孔,並通過毛孔敞開通向宗教的大門。李津的筆墨是去詩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們大多指向飲食男女,是倣日記,記錄私生活的流水賬,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畫像。他所謂的家常主義,貌似不屬於普羅大眾,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細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很多時候,“我”與美女美食在一起,我不是在享樂,便是在去享樂的路上。我不在享受美色,便在享用美食,或者,食色一併享用。
沈勤,村,136×41cm,紙本水墨,2015
沈勤195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78年至1982年在江蘇省國畫院研究生班學習,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
沈勤的水墨一直以一個古老文化的心靈處境為背景,從1985年的《秦月》(Moon in Qin Dynasty)開始,那清冷古月的余輝就遭遇到現代文化的衝擊與遮蓋,如何余留這清冷的余光?沈勤的筆墨尤為高妙的是,通過宣紙的空白暗示白墻,以墨色的豐富層次暗示屋檐與墻面,那是一個僅僅觸摸(caress)而非可以觸及(touch)的世界,那是通過身體虛薄皮膚隔離開來的夢中景象,而宣紙的虛白帶來了這層虛薄的隔離。
近年來,沈勤多次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重要美術館舉辦個展;並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德國漢堡美術館、溫哥華UBC大學亞洲中心、香港藝術中心、中國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等國內外頂級藝術機構參與當代水墨藝術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