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多·普拉茲個展:自然之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5-05-14 12:43:4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5.05.16-06.28

展覽地點:德玉堂畫廊

20世紀初西方藝術界開始探索、實踐藝術形式變革的各種可能性。二十年代第一次藝術革新運動中,活躍于巴黎的德國藝術家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便以其自創的拓印法(即用印石墨的紙在有紋理的表面摩擦,拓出各種圖案)開創了以多元過程來代替繪畫的先例,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第二次藝術革新運動中得以延伸和發展,期間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Clein, 用著色人體或雨水在布面創作作品)以及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以蜂蜜、油脂等廢棄材料來創作,來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帶來了藝術表現形式上的深刻變革。

而今天,智利藝術家費爾南多·普拉茲( Fernando Prats, 自1990 年起旅居巴塞羅那)通過其新穎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創作出令人印象至深的作品,又再次將多元過程創作的藝術形式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他拋棄了傳統的繪畫創作形式,自成一套體系即以不可預見的方式來激發並促使圖像的生成。他意在擺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主觀意願對作品的影響與干擾,而選用自然界中有形或無形的動態力量或是物質,並賦予他們“聲音”來發出“自然的吶喊”。概括來説,他的作品實質上是物質自身能量的最直接的流露。

自然界中素來蘊藏著一種永無止境卻無可替代的和外界表達和溝通的規則模式,費爾南多·普拉茲深諳此理,依照對創造基本圖案的行動理論,他巧妙地將這無形的自然的規則模式呈現于他的作品之中。捕捉大自然行為的痕跡是越來越接近創世之初的一種方式。便如普拉茲觀察和記錄所得的自然痕跡一般,這些圖像被命名、定義並賦予意義,回到他們最初的原始狀態。

今年五月,費爾南多·普拉茲將會來到上海並在德玉堂畫廊展示多年來他奔波多地所創的“自然之痕“。這位智利藝術家致力於創作富有深層含義的記錄物質反應和轉變的作品,讓觀者更深切地理解創世之初“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展覽作品

Affatus, 35 布面煙熏,鑽石粉,金絲雀羽翼拍打130 x 195 cm 2009
羽之畫 紙本煙熏,金絲雀羽翼拍打150 x 321 cm 2015
蟲之畫 紙本煙熏,蟲152 x 111 cm 2015
無題 紙本混合材料168 x 232 cm (42 x 29.7 cm x 32) 2006-2015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