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想什麼?第二回 "道路與河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12-12 15:48:32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你在想什麼?”第二回 "道路與河流"(劉永康 + 張小迪)

    展覽時間:2014年12月9日-2015年1月4日  

    開幕日期:2014年12月13日

    展覽地點:季節畫廊,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06北三街

    季節畫廊“你在想什麼?”第二回將於12月13日啟動。這是季節畫廊去年推出的一個青年藝術家展覽項目,它以兩個藝術家作品對話的形式展開。“你在想什麼?”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提問方式,它也是藝術創作中最為頻繁交流的話題。參展的藝術家們要麼是相互熟知的夥伴,要麼是共同創作的團隊。他們的作品通過在空間中的完整呈現,進而相互關照,力求更為清晰地探討作品創作的本源和思考方式。

    “你在想什麼?”第二回共分三個展覽單元,展期分別是:2014年12月9日-2015年1月4日,劉永康+張小迪;2015年1月10日—2015年1月25日,韓小焓+張禾名;2015年1月31日—2015年2月15日,李子灃+張磊。

    《文心雕龍•明詩》有雲:“莊老告退,山水方滋。” 中國人很早意識到藝術與風景的聯繫,並形成一套豐富的藝術表現系統,從詩歌到繪畫,從對自然風景的描繪發展為對敘事再現的超越。每當賞析古人作品,我常常會想中國人的風景觀具體是怎樣的呢?每個文明的文化形成必然與其所處的地緣特徵有著客觀的聯繫,而當我們述説這些地緣風貌時,也伴隨著民族文化不斷運動的歷史性演變。關於風景觀念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歷程,通過這一歷程,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國家民族對風景的文化心態和審美趣味,而一個藝術家的風景觀當然形成于他所身處的民族文化氛圍中。因此,將地域特徵的變遷和歷史文化演變的綜合因素結合起來考察,對於品鑒過往藝術家的作品,和思辨當下的藝術創作有著諸多的意義。

    當代藝術中的風景畫其實是回歸自然,關注自然的本身,描繪事物的原狀,但它絕不在僅是出於視覺的愉悅,而是充滿了歷史、記憶、圖像、思想、生態、未來等等人類自我反思之後的觀念。作為一個“行者”,藝術家希望我的繪畫也達到一種無疆的狀態,不光思想要無禁區,一切東西都可以懷疑、質疑,而且實踐也應當是沒有禁區的。

   


劉永康作品 “統一的分化” 布面油畫 89x146cm 2010-1


劉永康作品“陌生引力” 紙上木炭68x104cm 2014-1


張小迪作品 紅肥綠瘦 絹本立軸 攝影


張小迪作品 觀水 金玉 絹本立軸 攝影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