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砼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12-08 10:03:5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策展人:鮑棟

藝術家:蔡磊、陳曉雲、侯勇、梁碩、陸壘、宋建樹、王衛、王光樂、楊銘、于吉、曾宏、張如怡、張震宇、鄭國谷

開幕時間:2014.12.21 15:00 — 18:00

展覽時間:2014.12.21—2015.2.28

展覽地點:拾萬空間,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211號院A8

 

世界砼〔演出〕

策劃人:姬賡

音樂人:李劍鴻、王子衡

演出時間:2014.12.21 20:30 — 22:30 XP小萍酒吧

演出地點:XP小萍,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 地安門十字路口西南角 “秋栗香”後

 

“砼”[tóng]是水泥,更確切地説是混凝土,“砼”是1953年的新造漢字,被普遍使用在建築工程學中。

2013年,全世界的水泥總産量為40億噸,中國的水泥産量是24.2億噸。相對於同年世界糧食産量的24.79億噸與粗鋼産量的16.07億噸,水泥是目前增量最多的人造物,也是存量最多的人造物。

水泥既是一種人造物,也是一種人類用於造物的基本元素。而水和泥,這兩種基本的元素,又正是很多創世神話中的造人材料。水泥既是形式,也是質料,水泥幾乎是一種整全的存在。

水泥巨大的量使它成為了人類生活中最基礎的存在物,水泥無處不在,尤其是在中國,水泥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最低限度的現實感,一種人類早已不再擁有純粹自然性的現實感。

水泥根本上是無形式的、無本體的,水泥也經常是非常具體的、有形的,水泥是日常的,但也總是被掩藏的,在這個層面上,水泥甚至近乎于拉康説的“原質”(the Thing),水泥是一種無法被表述,但又總是讓人遭遇的東西。

作為拾萬空間的開幕展,由鮑棟策劃的“世界砼”邀請了14位藝術家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述“水泥”,以及與水泥相關的存在經驗。他們的作品與題材意義上的現實無關,他們的作品不是去表徵現實,而是在讓現實呈現自身。展覽中的一部分作品將長期保留下來,成為拾萬空間的建築及展覽環境的一部分。

作為本次展覽的延伸部分,音樂人姬賡將在開幕當晚在北京xp小萍酒吧特別策劃“世界砼”音樂現場,邀請到長期活躍在實驗音樂領域的李劍鴻和王子衡這兩位音樂人,以形態不同的音樂呈現形式與展覽形成互文關係。那麼同樣以“水泥”為創作起點,兩個領域的創作者雖然表現形式不同, 但他們都在試圖穿透既有的審美和聽覺經驗系統,讓觀眾對慣性系統的表像世界産生間離感與陌生感,並從粘連在音樂接受系統中的符號邏輯裏感受到不同的清涼之氣。

拾萬空間成立於2014年,位於草場地藝術區211號院。拾萬空間對常規意義的方盒子展覽保持警惕,從當代藝術語言中的語法和語意結構出發並延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希望通過持續的展覽和項目,激發出當下文化中被忽視的部分,將當代藝術思想的價值生發到你我的身邊。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