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燈:黃于綱的一件作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10-22 16:37:0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策展人:王春辰

藝術家:黃于綱

展覽時間:2014年11月2號-11月22日

開幕酒會:2014年11月2號下午3:00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 10:00-17:30

主辦單位:現實當代藝術文獻研究中心(現實空間)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北京時尚設計廣場(751D-Park)D座現實空間


速寫紙本 38cmX25cm 2014

黃于綱出生於湖北,但在湖南湘西長大,他成長的地方離涼燈不遠。後來他來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讀書,2006年畢業。他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不是待在北京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而是回到家鄉,因為他內心有一個湘西的涼燈。這是一個藏在大山裏的苗族寨子,黃于綱自小對它就很親近,他知道這裡的一切,知道這裡的社會變化。這些山山水水有他揮之不去的濃濃情感,鄉村煙靄、阡陌農田都有説不完的故事。

黃于綱要回去、紮根那裏去創作,就是因為他有著這些長遠的心願和抱負。他學了繪畫和藝術,是想去實現他的這個夢想:用畫筆寫照下養育他的那片神奇土地,儘管它隱秘、遠離喧囂,但它富含了所有的人性真實,所有的人類學意義。黃于綱剛一畢業,即意識到他的藝術之路該往哪走,他尋找的不是華麗的表像,而是真情的生活真實。他在美院學習,了解很多,特別當下的藝術的意義最讓他沉思,他知道他想做的是把糾結自己成長的東西刻畫出來。也許,他要做的是只是就這一件作品,他也心甘情願。他知道,他不是去畫畫,他是在用圖繪的方式去領受上蒼的恩澤——因為再沒有什麼人能有他的感覺和可能去持久幾年地接受這一切的人的存在意義。

於是,他把畫架支在了這一家人那裏。一支就是幾年,一畫就直到今天。他這幾年來集中在這戶人家那裏,感受著、觀察著、領會著他們的家庭息息變遷。雖然他們的家庭簡陋,一處傳統老屋,但他們對子嗣、為後代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慈愛;生活儘管簡單,但最本真地反映著真實的生命狀態。這裡沒有華麗,這裡不需要憐憫,但這裡的一切卻都是感人的,是能夠凈化人的。這裡是剎那間讓人震動與心靈感動的鄉親之家。黃于綱有時候白天畫,有時候晚上戴著礦工燈畫(因為房間黝黑);他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將這一切的工作看作是視覺社會學考察,他的繪畫也因此超越了圖像的意義,而進入到歷史本真的意義。儘管我們可以把這些深邃、深沉的繪畫與荷蘭小畫派的室內畫來比較,也可以和法國的現實主義繪畫來參看,但這裡的意義不是美術史的類型學比較,而是還原繪畫方式與價值的比較。他時時在大山裏與山川樹木溪澤相處,長年與這戶鄉親默默相處,他把這些都一一落實在畫布上、相機裏、速寫中,也一字一字地寫在心裏。黃于綱做著這些,消除了鉛華浮躁,降解掉那些不實的所謂矯飾,而終於沉澱了一種屬於自己、屬於湘西大山的真實現實主義——真實地再現人性、真摯地反思人性之美。

黃于綱這一批繪畫及相應的照片、文字、甚至來自老鄉家的器物,都是反思現代化與現代性的社會學視覺文獻,具有言無不盡的當代內涵和現實關懷。它們來自於靈魂深處,如果我們不曾忘卻藝術的現實需要和意義,這就是一批活文本;對於一種真實的現實主義,我們依然該振臂一呼,回到中國的真實現實中、回到心靈的凈化中、回到藝術的純粹人性中。

這是黃于綱近十年的積澱所致,去寫生不難、去畫一張畫也不難,難的是一做就是好幾年,朝夕相處,完全融入其中,自己得以在一個人性的方向上超然,也讓許許多多虛飾的東西黯然失色。因為黃于綱的所作所為,我們知道了涼燈,對它多了傾注,也讓我們去再次反思什麼是現實主義。它,在中國,依然需要活著,或復燃起來。這不是藝術的退步,而是人性的前行,也是藝術的當代意義之一。

王春辰

2014年10月18日 于巴黎旅次


月色 布面油畫 30cmx40cm 2012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