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平藝術中的母題、自述與解釋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4 17:47: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主辦單位:北京新繹愛特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主辦場地:新繹空間

策展人: 盛葳

策展助理:湯宇 黃洋

參展藝術家:蘇新平

圓桌座談:2014.08.08 3:00 pm

開幕酒會:2014.08.23 3:00 pm

學術研討:2014.08.24 3:00 pm

展覽週期:2014.7.26—2014.9.2

地址: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院798藝術區東街11號高臺階廠庫D08

主辦單位:北京新繹愛特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主辦場地:新繹空間

策展人:盛葳

策展助理:湯宇 黃洋

參展藝術家:蘇新平

圓桌座談:2014.08.08 3:00 pm

開幕酒會:2014.08.23 3:00 pm

學術研討:2014.08.24 3:00 pm

展覽週期:2014.7.26—2014.9.2

地址: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院798藝術區東街11號高臺階廠庫D08

展覽介紹:

蘇新平早期因石版畫為藝術界所認同,石版畫是另一種形式的素描,是需要極強耐心的藝術類型。那就像是一種自我磨練,將蘇新平從內蒙到北京、從草原到都市,自己內心強烈的不適應化為孜孜不倦的版畫程式和超現實的畫面形象。

蘇新平的藝術由內在自我向外部世界的突變,是全球化浪潮與改革開放背景下中國藝術家的縮影,其人生和藝術的應對策略也深深打上了這一代人的烙印。然而,畫中並不僅僅是人文情懷和現實批判,同時也帶有強烈的個人性,那是一種顯而易見又莫可名狀的焦慮。在焦慮的背後,總暗含著人生和藝術雙重層面上苦苦掙扎。

蘇新平藝術的年代史是一部現代人的成長史,也是一部微觀的社會史。在集體主義年代之後,我們再一次為資本及其所帶來的精密制度全方位裹挾,主體性的重建依然是一個被擱置的方案。近年來,蘇新平找到了一種全新的形式,一種屬於他個人的、毫無目的的自動主義。在看似“亂畫”的背後,是對焦慮和苦苦掙扎的直接回應,是徹頭徹底的全面身心自由,也是逃離規訓、重建自我的新開始。

展覽按照蘇新平創作的線索,通過“超現實主義”“社會敘事”“自動主義”三個單元、九個母題研究的方式,精選展示了他從1979年求學至今創作的木刻版畫、石版畫、油畫50余件。這些作品不僅是他創作史的再現,更是他生命的證據。 參展藝術家簡介蘇新平 1960 生於內蒙古集寧市 1977 入部隊服兵役 1983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繪畫係,畢業後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 1989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造型學院院長兼版畫系主任

策展人簡介:

盛葳

曾獲得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和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西現當代藝術研究、藝術批評和策劃。

發表過包括《圖像、後現代主義與當代藝術生産》等在內的30多篇文章,共同或獨立策展並主持了中國當代藝術與資本高峰論壇、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中國抽象藝術研討會等學術重大活動。


1989-影子


1984-留念-33×40cm-黑白木刻


1989-躺著的男人與遠去的白馬


1999-慾望之海10號 46×34cm-石版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