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那堵墻——瀋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7-14 11:20:08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由瑞安集團瀋陽天地主辦,著名批評家、策展人王林策劃的 《拆掉那堵墻——瀋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將於2014年7月25日晚在瀋陽天地開幕,展期2個月,展覽包含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行為、時裝等多種藝術形式。展覽邀請到王易罡、霍波洋、殷小烽、鮑海寧、李綱、常徐功、馬軍、李孝萱、朱尚熹、李佔洋、唐勇、梁明玉、孫國娟、熊宇、高瑀、劉佳、郝巍、熊莉鈞、楊納、惠欣、廖文超、張翔、程濤、謝闊等20多位分別來自瀋陽、北京、長春、重慶、成都、昆明、杭州等地的藝術家。

當代藝術與城市生活休戚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代藝術乃是對城市文化、城市歷史和城市心態的美學提煉。然而,大多數市民與當代藝術的距離和隔膜,往往因為博物館系統的體制化而加劇,如此狀況於中國尤甚。因此,如何將當代藝術創作重新植入城市空間,重新介入市民生活之中,便成為當代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必須考慮的問題。城市空間不僅是生産藝術的空間,市民也不僅是收藏藝術的人群,城市空間應該成為藝術的生産空間,市民應該成為藝術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這意味著不是簡單地把當代藝術作品擺放到城市商業空間和其他空間中去,而是要根據城市生活空間的不同環境和不同場域,在創作傾向和場所要求的關係中去進行重組和再創,使藝術作品和城市空間交融互動,刷新並改變習以為常的視覺習慣,使當代藝術在日常化城市生活中産生出新的意義。

這次展覽得到瑞安集團瀋陽天地的大力支援,他們提出的理念是——將美術館搬到商業空間中去。這也是來自全國20多位藝術家的一次嘗試,拆掉博物館藝術體制權力話語及既得利益那堵墻,使當代藝術進入到真實的城市空間,于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之中,令人不無意外卻又合乎情理的重新在場,其對於藝術創作本身和對市民審美意識的雙重改變,正是當代藝術充滿活力的表達,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充滿挑戰性的具體體現。

在瀋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中,沒有策展人和市民、藝術家和觀眾的根本區別。在這裡,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的名言是有效的:

“人人都是藝術家”,而藝術正是雕塑社會的“社會雕塑”。


鮑海寧 《欲——“松”》 樹脂、不銹鋼 2013


 


郝巍 《切下的 NO.1》50×50×100 cm 鑄不銹鋼 2014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