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紙》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7-02 17:33:01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城市:北京

藝術家:艾宇,瑃燕,耿雪,宮哲,郭玲,賀勳,金景鴻,柯曼,李泉山,梁浩,劉聰,劉曉輝,舒昊,孫雪,塗曦,王立臣,王子,魏陽陽,吳豔梅,張小迪,趙一淺,朱興國

開幕時間:2014年7月5日16點

策展人:王楠

展覽時間:2014年7月5日至2014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伍拾伍號藝術空間


劉聰-《Motel》-28x28cm-watercolor-2014-

三萬多年前,從在岩壁上繪出第一枚圖像開始,人類便再也沒有理由去克制繪畫的衝動。直到紙本出現,古老的書寫經驗才在真正意義上被打破:圖像與文字不再只停留在靜止的墻壁上,繪畫與符號也不僅存于沉重的器皿中,在自由輕逸的紙上,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和萬物被喚醒,紙取代了藝術最原始的載體,開啟了與萬物自由隱謐的對話。千百年來,在藝術形態領域,這個古老的材質在歷經高度文明與時間洗練之後,愈發演變成一種包容的集合體:水墨、水彩、素描、創作手稿……無論是作為任何藝術創作形式的最終呈現,或是作為藝術家精神世界創作凝聚的預示,紙本都作為最廣泛意義之上的承載物被採納。藝術史學家諾曼.布萊森(Norman Bryson)認為,” 紙本的白色背景就像一個記憶體,圖像可以從其中浮現出來。這個空白的空間在感知上是存在的,而在概念上是不存在的。”繪畫的意義就在於令獨有的線條與色彩賦予這個空白背景一個屬於繪畫本身的身份。


舒昊--《嗯,沒有謊言是幸福的》-綜合材料,67×71

在紙上,奇跡從未消失。今天所有在紙上進行的繪畫,都借助紙本的簡單與純粹,凸顯每一寸筆觸散發出的透明與真誠,就如同素描的線條,永遠都存在於變成自己的過程中,永遠都在描述自己是什麼,卻始終不給出答案;也如同水彩的輪廓,是線與色的相互博弈與彼此妥協,令紙的肌理、色彩的張揚與水的一絲絲滲透演繹成一場完美的互動,就像本雅明所説,“色彩與線條唯一達成一致的領域就是水彩,其中鉛筆的輪廓是可見的,顏料也是透明的。在水彩中,背景也被保留下來,雖然它被賦予了顏色。”紙本有意也無意的洩露著藝術家在面對作品與材料的拿捏中,心靈所承受的掙扎軌跡,所有的努力與擦拭都無從逃脫。紙猶如一片自由無垠的荒野,所有汁水、彩色、氣息都在此肆意奔騰混濁交錯,這些元素在紙上的偶發匯聚仿佛得以還原藝術家真實的創作過程,似乎可以捕捉到那一刻突如其來的靈感閃光,這些是我們在具有遮蔽性與完整性的油畫、雕塑、裝置作品之中無法體會的。


王子

今天我們所關注的當代藝術創作,更多是建立在對傳統繪畫認知的顛覆與報廢之上,所謂創新的藝術形式都是站在繪畫之外對藝術進行外在形態的實驗和改變,塗鴉藝術、大地藝術、觀念藝術,及許多非傳統形態的表現方式都在跳出繪畫的範疇去尋求創作的多種立體形式的突破,它們採用新的媒介手段並且依賴高科技,試圖通過設計的邏輯理念來消解繪畫最本質的內核。在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把目光重新追溯到一張紙上。是藝術家把捕捉的每一個靈感的形狀都交給面前的紙張;每一張紙上、每一天、每一次的開始與結束,都在丈量藝術家生命的寬度,在每個記錄的過程中,或許都是一次修行。只有真正關注個體創作的過程與狀態,才能挖掘出藝術家內在深處的力量。


魏陽陽作品《馬》

展覽《染紙》匯集了二十余位70及80後藝術家,他們有的在經歷過多種形式的實踐創新之後再一次回歸到最初始的狀態。作品中的線條與色彩作為一種繪畫態度的彰顯在今天顯得尤為珍貴。他們代表著一種輾轉于自我話語空間的營造,他們或許心無旁騖的專注于一棵植物的千絲萬縷,亦或對西方繪畫形式在保持審慎態度的同時,保存著個人記憶經驗獨特的圖像輸出。他們在紙上的繪畫猶如一系列靈感的碎片,拼湊著藝術家從構思、蒐集素材、靈感來源及不斷修正的全部過程,令觀者想要迫不及待去還原畫面背後那份最真實的力量與驅動。在作品的呈現上,我們打破傳統的墻面懸挂的形式,根據每位藝術家的感覺來選擇靈動的展示方法,讓靈活的紙張與觀者産生精神的對話。他們的繪畫,在這一刻,回到原點,並用純粹賦予我們的視覺以語言的力量,不斷的提示我們,回到繪畫本身,回到藝術家本身。這是藝術在紙上帶給觀者的另一種方式的自由。


趙一淺-《弄》-水彩-26x36cm-2014

藝術家,是藝術最永恒的引擎。如果,此次推出的展覽《染紙》能夠作為當下青年藝術家們紙上作品的一個微觀切片,去呈現他們今天最真實的創作狀態,同時詮釋今天紙本作品多元化形式的結構,這或許就是展覽的意義所在。我們希望在展示空間中捕捉到作品靈感的形狀,讓它們漂浮在空中,回蕩在耳畔,最終可以跌落在每位觀看者的心裏。我更希望這個展覽能夠成為藝術家們自由靈感的一次安靜書寫。倘若在這個急速旋轉的時代,通訊便捷到可以壟斷一切,人們還能夠安靜的從一張簡單而普通的紙上找到感動自己的一筆,我想我的期望便沒有落空。(撰文/王楠)


吳艷梅《刺骨》 2014 19x27cm 綜合材料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