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現代性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5-16 10:21:2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劉慶元 《美好的一天》:62cm·46cm-2008
 
 

黑白的現代性——王文明、宋光智、劉慶元的木刻

時間:2014年5月22日——6月13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一樓1、4號廳

策展人:楊小彥

學術主持:馮原

項目負責:廖沙泥


劉慶元 《嗨···》:62cm·46cm-2008

對於黑白木刻版畫而言,它發展的歷史既顯示出現代性中文化與社會、經濟、政治間相互構建的一面,同時也在新的社會背景下詮釋了變化與經典的統一;現代存在和現代文化之間的矛盾。正因如此,黑白木刻無論是以技術形式還是以一種文化力量的身份出現,都曾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産生了不能忽視的影響。在與過去和傳統依依惜別的歷史節點上,“黑白的現代性”都表達了革新的訴求和主張。當我們今天再來談黑白木刻的時候,並不是懷舊其曾經的時代光環,而是在社會景觀和人文景觀都處於不斷發生裂變的新的時代背景下,再來看當今黑白木刻所具有的獨立的審美意義和文化價值。


王文明 《海岸風光》-92X62cm-2002年

此次展覽選擇王文明、宋光智、劉慶元作為木版畫狀態的案例研究。這三位藝術家之間既呈現微妙的師承關係,可作為現當代黑白木刻版畫發展脈絡的梳理,同時,他們又共存于當今的時代語境下,即提出了黑白木刻發展的三種不同可能性和三種對現代性的解讀方式。


王文明 《盛夏》92X62cm-2005年

王文明的木刻,坦率而充滿力量和情感,樸素的木紋和刀痕將古典與藝術的偶然性結合起來,在刀和木交錯之間,釋放自然狀態下的印痕和材料本身的紋理,並最大限度地在繼承木刻版畫刀味和木味的特點上施顯了自己的情懷。換言之,他繼承了木刻板畫經典的藝術語言和美學形式,統一了偶然和永恒。作品凝練,有一種山江情懷和孤獨的氣質。與之不同,在宋光智的作品中,材料的語言特點讓步于對內容的理性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滿了清晰而規律性的線條和象徵性的符號,呈現出一種秩序感和理想主義情結。在現實之外,在理想之上,他的象徵符號建立起的歸屬感繼承了黑白木刻中思想者的內在感召力。有吶喊,也有節制。而在劉慶元的作品中,看到更多的則是一種無處不在地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辨。他繼承了傳統木刻的敘事性,在他的作品中,有故事,也有態度。版畫,而不是木板或者刻刀,成為了他自身表達的一種語言形式,他用它記錄,也用它嘗試著不同的可能性。黑白木刻版畫至此成為了一種日記,一種碎片化的觀察、敘事獨白。他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當今黑白木刻更為廣大的自由。


宋光智作品

廣東美術館一直以來關注于對版畫的收藏與研究,尤其在黑白木刻方面,一則源於黑白木刻的歷史意義,二則是因為近現代時期,廣東木刻在版畫運動中曾産生的積極作用。為此,關注現當代黑白木刻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將此研究延續下來,也是為此塊藝術史的發展梳理脈絡。在王文明、宋光智、劉慶元這三位代表藝術家中,我們看到了對於黑白木刻傳統的不同層面的繼承。看到了經典美學、看到了理性思考也看到了個性化地書寫;看到了這個碎屑化的時代對個人的影響,也看到了難能可貴的堅持。正因為有這種堅持,黑白木刻才會在今天有了長足的延續,也正因為有這些變化,才呈現出黑白木刻版畫今天多元與經典共存的現代性。

                                                                                 廖沙泥


宋光智作品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