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問——王利豐巡迴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4-18 18:02:06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4年04月26日——2014年05月06月

開幕時間:2014年04月26日下午15:00

藝 術 家:王利豐

展覽地點:杭州西湖美術館

藝術家王利豐

展覽前言

文/徐亮

細觀王利豐的藝術作品一直貫穿著強烈的母語化意識. 從1988年紅門畫廊最早展出的 “槨”系列“國文”系列 “戰國·春秋”系列、“大漢”系列、“大唐”系列、到後來的“大宋”系列、“大明”“青山”系列等。他踏巡著中國歷史,以朝代的名號為題將碑帖,古書典籍,金箔挪用拼貼于畫面表明瞭他對中華民族母語文化符號的強烈記憶和歷史訴求,表明瞭在這個價值動蕩的開放時代王利豐對自我的發現與文化體認。表明瞭在這個迷亂的年代一個清醒的藝術家對藝術特別是當代藝術時下抄襲、模倣憑空“造化”反叛、抵抗乃至疑惑。尤其是延續下來的中國歷史文化記憶符號的這批作品,其背後對應著是東方傳統母語文化語境在當下的反詰和警示意義。同時在譴責當下藝術語境中對母語基因文化的漠視和虛無態度,更基於許多當下的天價作品中對文化屬性缺失和毒瘤式的無厘頭給予了無聲的鞭撻。

大宋 200x160

他試圖要從傳統文化中挖掘他所需求的文化精髓。從而對作品的表現以挪用材料的方式表達出傳統文化精神在當下藝術創作中出現節點,變異和裂變出新意象的可能性。並以一種符碼和語符的象徵意義同中國文化形成一種或間或離的嫁接效果,使其成為了一個語境的通道或密碼,去破譯其母語基因文化在當下藝術生態和文化記憶裏的價值和意義。解構他元素在文化和母語基因之間內在的表徵、類比關係,回問我們優秀文化遺産裏可資鑒的精神骨髓。這些回問和探索恰恰是當代藝術發展三十年來需要我們重新來梳理和研究的重要話題。王利豐近三十年的藝術實踐給我們排演了從宋、元到明、清繪畫的精髓和精神要旨,更以其現代性的創作方式領會和闡釋了對古人在認識世界感悟自然的母語化理解。特別是他以回問、設問、乃至疑問的態度和直擊了當下藝術創作中一些非藝術的荒誕行為,在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界絕對是另類和具有革新意義的。王利豐先生今年將在杭州、天津,深圳,成都,北京等地舉辦巡迴展覽,其藝術的軌跡的展現是其藝術心力的展示,亦是中國當代藝術時下在十字路口上的一個個案的提示和警醒。尤此,謹以短文是為序。

籍 300x200

青 山 288X180

由杭州文瀾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回問——王利豐2014藝術巡展在2014年04月26日——2014年05月06日在杭州西湖美術館展出畫家王利豐五十六幅作品。其中有大唐系列、大漢系列、大宋系列、大明系列、大清系列、青山系列等。王利豐以古籍刻本、碑帖拓本、絲綢紋飾、戰國帛畫、歷代印章等中國古代文化的殘片作為元音,重新譜寫華夏文明的神秘迴響,表達了他充滿感情的歷史想像,作品成為個體精神反思的視覺證據。作為一位研究型的當代抽象藝術家,王利豐的工作重點是“回到歷史與文化本身”。他在每一個時期不同系列的作品中,持續探索抽象藝術的精神價值與歷史氣息,將材料語言的製作與繪畫語言的描繪結合起來,從而使自己的藝術主題、方法與材料技法成為同一性的整體。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王利豐多年來的精品,是歷年來精心選擇而保留下來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他不同創作時期的思考與探索。

王利豐先生今年將在杭州、天津,深圳,成都,北京等地舉辦巡迴展覽。而在杭州西湖美術館舉辦作為此次巡展的第一站。希望此次展覽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和深刻的思考。


大漢 115x164


大明   164x136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