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地點: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展中心
展覽時間:4.17—4.20
展覽主辦:中展德美(北京)展覽有限責任公司 德美藝嘉文化産業有限公司
出品人:李彩雲
策展人:李國華
參展藝術家:曾妮、曾樸、周欣、狄青、楊鵬、劉菲、程毅、白東亮、朱可染 、王鵬傑、王聖、羅文明、舒昊、汪旭、鄭德龍、靳騏灃
新世紀已經進入到第14個年頭,全球貿易與高新科技已經讓世界變得日新月異,而全新的藝術圖景也開始在我們眼前全面展開。相比較前幾輩藝術家,如今以的中國青年藝術家群體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特徵:一種多元化、碎片化,沒有統一標誌可言的外在特徵。
而究其原因,我們不得不從上世紀90年代“玩世”、“潑皮”主義文化的興起説起。當市場經濟推動下的消費主義文化觀取代革命理想主義後,帶有“政治冷感”,並在生活中“玩世不恭”的“潑皮群”們開始在文化藝術圈裏蔓延開來。王朔帶有北京地痞腔調的調侃與後崔健時代的搖滾風靡一時。在這股風潮下,“關照歷史、政治”的責任感與文藝的“大靈魂”一同漸漸消退,人們更在意身邊的個體生命與具體生活。
如果説“玩世不恭”仍然是面對政治桎梏的“消極怠工”,那麼入新世紀後,隨著消費主義文化的進一步深入與政治自由度的相對提升,大多數人開始全面投入到了具體而又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部分青年藝術家們逐漸拋卻歷史負擔,這個負擔不論是政治的,還是精神的。他們更加注重從普通日常體驗或者碎片化的資訊中找到自己創作的靈感來源,它們包括了最日常的生活與某些文化片段:源於西方哲學的一個主題、傳統文化中的某個故事又或是一段風行一時電視劇中的內容、甚至是一輛新款的汽車。他們通過自身個性化的視角將這些內容進行改造,儲存為藝術創作的記憶庫,並從這些記憶中選取某些切片作為自身藝術最終呈現的面貌。
當然,這些記憶與那些純粹隔絕於現實的想像保持了差距,它們或多或少仍然呈現了當下文化整體氛圍的一些特徵。當然這種呈現並非刻意而為,而是在無意識中顯露的。並且,仍有一部分青年藝術家繼續保持了對政治與現實社會的高度關注,只不過,這種關注不再是過去“高屋建瓴”、“身臨其境”式的全面了解與建構,而更多是出於個人視角與公民意識提高後的對社會具體語境的片段觀察。
無可置疑,我們已經生活在了一個個體崛起又極度碎化的時代。青年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按照自身意志去表達與儲存自身的藝術記憶,並且從這些記憶中任意選擇片段作為自身藝術呈現的面貌。而這些藝術的切片,正如同在其他領域中不斷更新的視覺形象、符號、聲音乃至氣味一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觀念,並組成了未來嶄新的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