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張亞傑作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4-14 14:14:32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張亞傑作品

展覽時間:2014年4月19日

開幕時間:星期六下午4月19日 三點至五點

展覽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東大街東便門角樓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國藝術景觀中,被稱為“新生代”的一些藝術家以新穎的繪畫方式為藝術史寫下了新的篇章,張亞傑是引領這一變革的藝術家們中的一員。在他捕捉于街頭巷尾和身邊所及的人物和場景中,人物被動的神態和紛亂的環境呈現在時代劇烈轉變的氣氛中,人物的出現和場景空間的處理無序而擁塞,而顯現張亞傑作品核心特點的是他將塗鴉和寫實造型融于一爐的筆法,以及處理畫面時表現出的具有裸露感的直率。另一個系列的黑白肖像作品運用了如同在近距離攝影鏡頭中的誇張變形,以及閃光燈下人物的表情神態的強化和驚異感,為那個獨特年代的人們留下了靈魂的寫照。

遊歷了日本和美國,張亞傑在回國後的作品中對這兩個方向都有所發展和更新。肖像系列變得色彩濃重,更透露出人物的情感和命運;身邊景物的描繪集中在漸被時代所遺忘的普通居室的內外場景,或者洗手池、插座等人們熟悉得已經陌生化的物品。2009年前後他發展出一種薄涂的筆法,用點狀或者短促的筆觸,準確生動而不加修飾地描繪著日常的瑣屑和時光的沉靜。這一時段的作品顯示了畫家對繪畫經驗的積累和對技巧的自然而精準的控制,構成了張亞傑的另一個成熟階段。這些被描繪的物品的屬性和狀態都是平凡而單純的,它們同藝術家的生存經驗相滲透,被藝術家轉換為畫面後仍然呈現著日常的定位,顯得天然質樸而不造作。這並不是以一種“藝術加工”的方式來處理日常,並企圖去發現日常中有什麼神奇之處,而是經由對日常的關照而達到並表現出藝術家在長時間的積累中形成的對生命和時間的感受。

藝術家此後更將點劃狀的筆觸運用得灑脫自如和靈動生變。在2013年的幾張描繪城郊建築和畫室一角的作品中,斑駁的點劃瀰漫在整個場景中,幾乎接近平均地分佈在畫面各處。這些斑點不依照空間透視或者被描繪的物品屬性的常規,而成一種視覺掃描般的普遍覆蓋的態勢。人工製品和人工環境在自然的作用下增加著歲月的痕跡,在人工和自然之間處於一種生動的中間狀態,而這些斑駁的痕跡既代表了現實的粗糙和鮮活,也是藝術家日常經驗之下的心跡流露。這幾幅作品中某些局部使用了純度較高的顏色,加上跳動的色點和斑塊使得作品的情緒基調具有上揚的傾向,但這一情緒並沒有被導引和落實到具體的對象上,而是保持在剛剛産生的提示階段。在同樣是薄涂法的用筆下,由於畫布白色質地的作用,深顏色的用筆産生了較強的筆觸和動作感,而淺顏色的點劃則産生了微妙和緩的色調變化。這些特徵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幾張描繪水面岸邊和遠山的風景作品中。

張亞傑的作品一直在探究日常狀態中與他自己息息相關的人與物的屬性和狀態。這些屬性和狀態還原在作品中仍然是平凡和樸素的,它們更多地扮演了一種角色,服務於藝術家對時間的記憶和對生活的態度。他在含蓄的表達中埋藏了非常高的造型和色彩修養,以及豐富和深入的經驗積澱下形成的準確成熟而不露痕跡的表現技巧。那些看似隨意而無規章的色彩和筆觸在他構建的世界中忠實于藝術家的內心。這是張亞傑作品中的“藝術”,存在於藝術家用心去體驗生命和世界的態度,以及不倦地去嘗試表達這一體驗的種種方式之中。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