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雙向刺點:作為表像的切入口,一種繪畫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排列):段建宇、賈藹力、李青、冷廣敏、倪有魚、閆珩、臧坤坤
策展人:夏季風
展覽總監:佟娟娟
主辦單位: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開幕時間:2013年10月26日16:00
展覽時間:2013 年10 月26日至11 月24日
展覽地點: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E06)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十月份重點推出的大型學術性展覽“雙向刺點:作為表像的切入口,一種繪畫”,共邀請了段建宇、賈藹力、李青、冷廣敏、倪有魚、閆珩、臧坤坤等國內七位代表性青年藝術家參加,將於2013年10月26日下午4點,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刺點”一詞源自於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創建的一個重要概念。如果對這個概念的外延稍作擴展而不僅僅局限于攝影作品,那麼,“刺點”大致上可以理解為是一件藝術品核心的靈魂所在。簡單地説,“刺點”就是那些存在於畫面中的細節或者局部,但並非藝術家刻意為之,它更像上天恩賜或者靈光一現留下的痕跡,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在作為“細節”存在的同時,“刺點”又不合常理地佔據了作品的畫面,像箭一樣刺痛觀者的眼睛,喚醒一個人身上既對應又特殊的審美感知。
自“'85新潮”以來,有關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繪畫討論不能説少,但更多地停留在作品的“知面”上。這個概念同樣來自於羅蘭•巴特。在他看來,大多數的作品屬性處於中間地帶,不好不壞,承載著模式化的情感、語言或政治的象徵涵義——儘管有時也會感動人,但這種感動通常是道德和政治的理性仲介在起作用。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際上,把中國當代繪畫當作政治象徵上的佐證,從社會學的角度去討論藝術家的創作形態,事實上是中國當代藝術現有學術方向的主流,或者説成了一種普遍性的認知。
此次展覽以“刺點”作為主題,具體針對七位“70後”藝術家的作品進行考察,遠比考察“'85新潮”或者“'89現代藝術大展”的親歷者,更有客觀立場,也更能容易讓繪畫的討論回歸到相對純粹的藝術本體上來。或許這是個小而微的問題,但正如參展作品中呈現出來的那些令人著迷的局部與細節,“刺點”猶如明目張膽的隱秘,正在悄無聲息地切入作品的表像,在箭一樣刺痛觀者敏銳感受的同時,也多少可以窺視到藝術家的內心意識和創作的趣味景觀。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説,這個展覽也試圖扮演一個“刺點”角色,借助這些攜帶著“刺點”的作品的力量,逐漸刺穿業已形成慣性的、有關繪畫討論中顯而易見存在的某些局限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