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新故相資本•楊坤秉書畫篆刻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3年09月12日——09月18日
展覽地點:武漢美術館4、5號展廳
書畫、篆刻藝術是一門年輕又古老的藝術,“書”與“印”雖都是以漢字做文章,但方寸之間即見天地、觀人性。怎麼佈局,怎麼留白,筆走輕重緩急,刀下帶澀皆是學問。楊坤秉先生的書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諸體兼善,其印古樸典雅、遒勁凝煉。在中國,從事書畫藝術,是要靠“文”的本質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文官治政”的國家,尚有“三年績績”的記載。古代中國,文人必備兩項基本功:一是書法;二是詩文。楊先生的治學風範及對自身的修為,也是遵循了中國傳統書畫對“文人”的要求來自律的。因而楊老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種濃濃的文人書卷氣息。此次展覽題為:“新故相資”即是指的新學知識與古代文化的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楊老先生認為,不能一味為了弘揚激情、大氣磅薄的創新,就丟掉了古代文化、文學的根基。書畫作品應有:“初看似曾相識,細看不可名狀”之感。
自“五四運動”後,鋼筆對毛筆的衝擊,使得書法藝術也受影響,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科技發展,電腦的運用更是衝擊了書法發展的進程。使得現代人身上缺少了 “文氣”、“靜氣”、“雅氣”,即“文”的本質、“靜”穆的狀態,作品要有儒“雅”書畫氣質。楊老先生多年來一直遵循這三點來約束自己。在他的作品之中,也蘊含了這種藝術修養與精神。在楊老先生寫的蘇東坡的小楷《前後辭別賦》、清代蔣仁的小楷《平安歌》等都是在這三氣之中運用的非常好的。置身於喧鬧浮躁的都市之中,閒暇之餘,欣賞一下這樣氣質的作品,心就很容易的平靜下來。
楊坤秉先生師從著名金石書畫家曹立庵。五十多年來,他醉心於中國傳統篆刻、書法、繪畫的藝術世界,其作品多次入展國內外一系列重大展覽。有多篇論文發表于國內外專業報刊, 論文曾入選全國第三、第四屆書學討論會、'98、'03 兩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並赴大會交流、獲第四屆書學討論會和全國隸書學術討論會論文獎。又有論文獲湖北省第二屆文藝論文評比獎。曾被聘為全國第五屆書展及多項全國性大型書畫展、賽評委。先生作為武漢書法院副院長,書法領域造詣極深,其書法作品,樣樣精彩,筆觸果斷蒼勁,。他對金石方面貢獻不可不提,他作為“東湖印社”的副社長,為金石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做出了極大的努力。除此之外,先生為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印社社員,武漢書法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及中國書協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武漢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北省書協理事,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書畫院院士,《書法報》原副總編。
因楊先生辦展之契機,得以窺見這些年來他在書畫印乃至對整個湖北書畫界所做的努力與貢獻。近年來,先生除了出版《朱子家訓篆刻集》、《隸書千字文》、《采編余墨》等專著以呈現個人在書、印上的全面成果外,還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做了整理湖北老一輩藝術家資料的工作,對湖北地區藝術史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過程艱辛恐旁人難以知曉。所幸如《徐松安印譜》、《翰墨丹青鑄漢魂——武漢已故書畫家》等書稿均已付梓、出版。此次,在新書書稿中,除了我所熟知的書法與篆刻作品外,欣然見不少國畫作品。武漢美術館自2008年新館落成後,所堅持的一條辦展思路即是立足湖北,梳理本地近現代藝術家的藝術思想,從而完善本地文脈。本次展覽呈現出楊坤秉先生在書法、繪畫、篆刻等各方面的創作面貌,所藏蘊與呈現的是楊坤秉先生為人、為學、為藝的修養與精神。
展覽作品
草書條幅 清•陳恭尹《雨中游》 144cm×49cm 2009
草書五言聯 龜蛇金石壽,雲鶴墨緣長(1) 244cm×48cm×2 2013
草書中堂 追求卓越 128cm×84c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