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觀念的形式與幻象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3-08-08 09:01:48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策展人:戴卓群

藝術家:方力鈞、關音夫、梁銓、馬樹青、申亮、史晶、宋永紅、王玉平、王岱山

主辦單位:新氧藝O2art

展覽時間:2013年8月15日-9月10日

展覽地點:瞳空間(北京市朝陽區朝外大街乙6號朝外SOHO,A座B101)

 

前言

表/裏:觀念的形式與幻象,意在提供一種審視繪畫的全新角度和方法,某種程度上,一切繪畫都可以歸為兩種類型或向度,一類繪畫是通過製造一種幻象,將觀者引入畫面之中,通過形象來傳達敘事、象徵乃至形而上的美學趣味;而另一類繪畫則恰恰相反,其一切的觀念所旨皆止于形式和表面,並拒絕觀者的進入,或者説畫面之中不提供任何形式本體而外的意涵。

籍此,我們基於“表”和“裏”兩種向度,分別邀請兩組共九位藝術家展出作品,將他們的繪畫實踐放在兩種視域中進行觀察,呈現繪畫自身的基本問題和性徵。同時,通過藝術家各自繪畫中迥然的觀念、語言與風格,亦將對繪畫的關照引向更加具體和幽僻的範疇,打開既有概念的邊界和過度定義的羈絆,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當下多元個體的藝術實踐,將繪畫從僵死的主義和概念中解放出來,重新賦予繪畫以自由生長的活力和可能。

以紛雜疊起的社會變遷和運動為背景,是近百年來中國藝術歷史的基本理路,在此前提下,舊有的價值體系被不斷顛覆和摧毀,自清末民國從“西學東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傳統成為了社會思潮的主流,傳統的士大夫文明與中國水墨繪畫日漸式微。1949年以後及至“文化大革命”建立起的紅光亮、高大全的革命現實主義將藝術改造成為政治服務的工具。1978年解禁,做為經受過心靈創傷並且在思想上接受革命現實主義教育的一代,以知青群體為代表,掀起了尋根、鄉土和傷痕主義的方興未艾,緊接其後西方現代文化的涌進,隨著85新潮藝術的展開,前衛藝術成為思想解放的鮮明旗幟,這是一個泛政治化和全盤西化的時期,也是中國新藝術生成的過渡時期,其時的藝術實驗大多集中在社會批判領域,同時受到西方後現代主義衝擊,拿來主義成為突出的現象,各類西方當代藝術的形式、媒介、方法被大量挪用,驟成濫觴。

1990年代之後,隨著新生代繪畫群體、玩世和政治波普藝術的出現,藝術家們普遍消褪了理想主義的社會熱情,開始關注自身的存在和精神狀態。在此後的時間裏,形式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為藝術而藝術和探求對藝術本身的認識變得重要,藝術開始被當成語言般使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全球化融合,令新時期的中國藝術更加走向多元和開放,獨立和個體的創作成為藝術的正常狀態。

藝術不該被社會化的語境限制,丹托把藝術創作中詞與物之間的特性稱之為“關係結構”,而且這種“關係”是具體的,也是歷史性的,受制于彼時的思想與意識狀況,因此都是個體化的、形而上的,不具備普遍意義。格羅伊斯亦認為藝術一直都是溝通性質的,藝術溝通了外在世界的圖像、藝術家的態度以及情緒、做為此時此地的特殊文化氛圍、其本身的物質性和媒介性等等。現今,觀念藝術真正劃時代的成就變得明朗,觀念藝術展示著相等,或至少是圖像與語言的平行關係、文字規則與事物規則、語言的語法以及視覺空間的語法。

表/裏:觀念的形式與幻象,做為一個展覽的構想,正是在觀念混亂交錯的前提下,對當下繪畫狀況的切片式梳理,擷取各個時期代表性藝術家,以關注對繪畫本體反思的藝術實踐為主線,籍此做為我們推陳和討論的基礎,同時試圖回到個體本身,關注和呈現藝術家每一個體獨特不可替代的探索與創作,從個體生成的角度呈現歷史觀照中對繪畫原初狀態的認知與評價。

戴卓群

2013-7-25,寫于北京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