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58—2013浙江美術學院時期、中國美術學院時期
1958年6月,中央美術分院華東分院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在延續華東分院時期精神的同時,學院秉承潘天壽“傳統出新”的思想,建立起中國畫現代教育體系。誕生了一批融合中西,推陳出新,開拓人物畫新畫風的畫家,創造出了在美術界産生重大影響的“浙派人物畫”。1966年“文革”開始後,學院的教學和創作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學校曾被迫停課,一些師生遭受迫害。1971年學校遷至桐廬,在農村辦學,直至1976“文革”結束才迂迴杭州。師生們在困厄中創造出的燦爛人生和輝煌藝術,留給後人不朽的精神財富。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學院教學重新走上正軌,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之下,提出了多元思考、因材施教、“重傳統,重基礎,重修養,努力創新”的思想,大力引進國外藝術資料,與各國藝術院校進行更加頻繁的交流,營造出有利於藝術銳意出新、人文健康發展的寬鬆環境,新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1993年浙江美術學院升格為中國美術學院。今天這種繼承、借鑒、發展的精神與變革的力量,依然在不斷推進這所高等藝術學府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而藝術前輩的精神薪火不滅,代代相傳,自始至終貫穿著美院85年的輝煌歷史之中。
這一板塊展出陸抑非、陸維釗、沙孟海、盧坤峰、吳山明、劉國輝、潘公凱、馮遠、高友林、潘鴻海、許江、王公懿、王冬齡、陳振濂等師生作品。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