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13年3月30日至4月25日
地址:深圳寶安圈子藝術中心
3月30日,陳史軍水墨作品展“一紙青花”將在深圳寶安圈子藝術中心開幕。該當代水墨的系列畫作,均以臺山上川島出土的文物瓷片為創作來源,為藝術家陳史軍近年來持續關注的古物。他多次到上川島花碗坪收集瓷片,並將它們轉錄到水墨作品中,用當代手法所創作出水墨意涵。他的作品脫離了考古繪圖的旁白色彩,實現了水墨與瓷器的對話。就藝術市場的大環境而言,創新手法和傳統水墨相結合的當代水墨作品,正在國際和國內藝術世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陳史軍個展“一紙青花”在深圳寶安圈子藝術中心舉辦。這個以臺山上川島出土的文物瓷片為創作來源的水墨展,畫面取自青花瓷碎片,一隻底座、腰紋或是碎裂的碗腹,雖取材于傳統器物紋飾卻脫離考古繪圖的旁白色彩,畫面空靈形式感強,顯得獨樹一幟。在眾多水墨畫家借助西方當代藝術觀念,致力改造傳統水墨畫的今天,陳史軍的畫作在內源上與水墨畫的緊密聯繫,被實驗水墨畫家劉一行評價為“以純凈心和自由態重建水墨的精神價值”。
上川島青花瓷的前生今世
收藏是陳史軍多年的愛好,而創作正是收藏雅趣的自然延伸。他對古代的書籍、錢幣、瓷器、字畫和舊式的茶具、煙斗、傢具等傳統文人感興趣的物件都有考察的渴望,而青花瓷則是他近年來集中關注的古物。
臺山上川島的花碗坪,自2002年陸續發現出土瓷器碎片。黃薇、黃清華等學者對島上瓷器、以及對石筍村石碑的研究發現,在澳門城興建之前,上川島是中國人和葡萄牙人的貿易點,也是西人最早來華搶掠及走私的據點。上川島出土的瓷器主要有紅綠彩瓷器、青花紅綠彩瓷和青花瓷器三類。十字架形底款、印有拉丁文符號的、印有高鼻子人像底紋的青花瓷器,這些瓷器,來自景德鎮,經廣州等地,陸海交替運輸,抵達上川島,以供葡萄牙等西人走私東南亞等地。黃薇、黃清華還認定,1514年“應為花碗坪遺址出土瓷器的年代上限”。
瓷器作為西方世界了解中國的標誌性通道,至今仍被作為中國代表性的藝術産物,展示於世界面前。所以,陳史軍以青花瓷為創作來源的系列水墨畫作,在日本、法蘭克福、洛杉磯等地展出時也受到喜愛和重視。
是藝術家也是人文歷史體察者
在十多年的藝術選擇中,陳史軍始終沒有打消以水墨繪器物的念頭,早先是以數字編號,創作了一系列華美古樸的古玩圖像,近年來又陸續推出南澳島、上川島出土青花瓷殘片系列。
其中以上川島系列最有代表性,陳史軍曾數次登島至花碗坪,在島上拜訪殘片藏者,藏者中有學者,也有當地的漁民。在陳史軍的創作筆記中,記著這樣一段當時探訪的場景,“有用六七十年代報紙包著……有用麻袋裝著……傾而倒出,殘片又被殘了一些。藏者説是,小時候有事沒事走在海邊就撿點,撿點。有啖茶間,已將臺山青花歷史道盡。”
這些瓷片不同於流傳有序的古董,它們被集體封存在一個偏僻的海島上,附帶著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水波不興的人和事。像個考古學家,陳史軍淘洗、品鑒多番收集而來的瓷片,不同於書齋中的附庸風雅,這種親臨現場的挖掘與挑選,使他與花碗坪的歷史與文化有了深切體悟。對於陳史軍而言,接觸它們,就像撿起了打開記憶之匣的鑰匙,再將這些瓷片轉錄到水墨作品之中。這種轉錄絕非理性記錄的考古繪圖,而是水墨與瓷器的一種對話。因此,在藝術旨趣上,陳史軍完成了從古典雅趣把玩者到純樸的人文歷史體察者的轉型。
繼承的是水墨的性格
與陳史軍有多年交往的藝術評論家胡斌,曾説他的筆墨“不拘常法”,講究的是一種視覺效果上的古韻,甚至不少安排還是逆傳統而動的。對水墨的傳統與當代性的關係,四川美術學院教授馮斌這樣解讀:“我所指的當代水墨是很寬泛的中國文化傳統的概念,是更大的格局。但還是需要繼承傳統水墨某些方面的特性。齊白石也畫碗,但齊白石可能畫兩朵玫瑰在上面,構成的意境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但陳史軍雖然描繪的對象本身是傳統的“破玩意兒”——瓷片,但視覺上呈現的卻是新東西,這就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某種結合。”
就當代水墨而言,在中國當代藝術蓬勃發展30餘年裏,當代水墨即使被冠上“新水墨”、“實驗水墨”的頭銜,卻也不被中國當代藝術圈所認可。而近幾年來,國際和國內的藝術市場頻頻推出當代水墨展覽,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拍賣公司近期幾乎同時在紐約推出中國當代水墨的展覽或者展售會,創新手法和傳統水墨相結合的當代水墨作品,正走向國際“藝壇”,其創新和變化的過程越來越受到關注。
陳史軍依據青花瓷殘片,利用當代語言所創作出的水墨意涵,正是當代水墨創新和變化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