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蜂巢•生成 I :空包袱——賀勳個展
藝 術 家:賀勳
策 展 人:王小雨
出 品 人:夏季風
主辦單位: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展覽時間:2013年4月6日——5月6日
展覽地點: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E06)
“蜂巢•生成”——年輕藝術家計劃 Hive•Becoming – Young Artists Project
作為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扶持年輕藝術家的一個長期項目,“蜂巢•生成”旨在關注、研究、討論他們的工作狀態與成果,展覽將固定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D廳舉辦。
關於“生成”
“生成”是法國思想家德勒茲的重要概念。生成(Becoming)強調事物的動態生成過程,強調事物的流變性質,恰好與靜態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存在(Being)相對立。“生成”一詞的涵義與年輕藝術家特有的創作狀態極為接近。
與童年或者中老年相比,年輕時代是一個過渡性階段。童年更多地與宿命聯繫在一起,一個人的傳記背景——家庭出身、接受的教育、性格、體貌等等,都是在這個時期被一系列不可抗拒的被動選擇所決定;中老年則是建立在往昔之上的一種深化和完成。相比之下,年輕時代包裹著未知、機遇和活力——人在這一時期離開了家庭、校園的庇護,開始接受來自外界的碰撞,並嘗試建立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人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此時發揮到最大化,因此,年輕時期是最有可能擺脫命運規定性的時期,同時它還朝向多個可能性敞開,年輕讓人難以預料。或者説,年輕擁有最大的生成能力,生成的背景和結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成本身,它不是從過去通向未來的狹窄門檻,不是線性發展中的一環,它專注于自身能量的運動過程而不是目的性建設,它充塞著雜多的可能性和強大的爆破力。年輕和生成可以互相命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年輕正是以其不安和躁動擦抹著價值界線。在藝術領域更是如此。每一年,大量的年輕人懷揣著不同的藝術理想涌入藝術行業,他們以其差異性趣味、思考和工作方法為藝術不斷地注入新血。這些年輕人可能已經積攢了幾年的創作經驗,大多沒有形成固定的創作思路和模式。其中的一小群人將是未來的藝術明星,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蜂巢關注年輕人的出發點並非在此。關注年輕藝術家,不是去選拔未來的新星,不是去扶植可能的投資對象,而是希望呈現年輕以及生成的魅力——年輕帶給藝術的究竟是什麼?不是年輕所特有的激情與純真,也不是關於未來的預告,而是其生成能力本身,它拒絕被定義,不知倦怠地處於生産和流變之中。
蜂巢•生成 I :
空包袱——賀勳個展
在當代藝術表達力圖求新求變的背景下,賀勳(b.1983)選擇了一條保守而審慎的路:對精神世界自我探求與心性的表達。這使得他在當今的藝術世界如同一位安寧的守望者,清醒自知。賀勳畫筆下的世界總是與悖論、錯覺、隱秘的經驗、詞語的物質性有關:浮在空中但又如鉛塊般沉重的氣球、屋頂晾曬的詩稿、令人眩暈的面孔、雨中的抱鏡人、生長著木偶的田埂、穿巡于多維空間的階梯……在一個跳脫常識認知的維度之中,色彩與形象以自由的形態勾勒出夢境般的質感,在那清冷氛圍,傷痛中的回憶與黑暗前的預言在上演。它們蠱惑著觀者的視線,如同一位占卜師在訴説著你對過往的逃避和對未來的恐懼,而這恰巧讓人著魔——人們從景觀化現實的催眠中驚醒,被放逐到那被壓抑的、迷離而蕭索的自我之境。中國美院畢業的賀勳不僅僅是畫家,他的詩寫得亦是精妙。而這兩種敘述語言的相互轉譯中,也豐滿著彼此的形象——詩歌被賦予了畫面的色彩,而繪畫也在詩意的無垠中汲取著素材。而恰是這種啟迪,讓賀勳在繪畫上有了潮汛般的創作力,也讓他的畫面充盈著如詩的韻味,豐沛的情感更有著欲言又止的想像。我們似乎不應對其定義為畫者或詩人,在詩與畫這個超語言的遊戲之中,他來去自如,並且不動聲色地為昏暗的現實,擊開夢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