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的風—何工個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06-14 18:01:56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巴塔哥尼亞的風--何工個展海報

藝術總監:劉傑

策 展 人:杜曦雲

藝 術 家:何工

作品媒介:繪畫、裝置

出    品:千高原藝術空間

展覽地點:成都市高新區芳沁街87號千高原藝術空間

開幕時間:2012年06月16日下午16點

展覽時間:2012年06月17日至07月31日

藝術家何工先生在千高原藝術空間的第二個個展“巴塔哥尼亞的風”將於2012年6月16日開幕,展覽將展出何工先生去年底至今年初重走切-格瓦拉摩托車之旅歸來後完成的作品,包括大尺幅的繪畫、裝置和相關記錄文獻。在這些作品中,我們除了看到何工先生對繼往關注問題的持續和推進,也能看到他與另一位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切-格瓦拉的精神對話。

作品《雪茄無眠》, 布面丙烯 油彩, 300×400cm 2012年作

“巴塔哥尼亞的風”項目計劃是在千高原藝術空間、天府長島和其他個人的幫助下,著名藝術家何工先生實踐的個人藝術計劃。計劃由何工先生提出,千高原藝術空間、策展人杜曦雲共同策劃完成。該計劃的提出和實施既是何工先生作為一位始終處於質疑、追問、理想追逐、實驗的“有機知識分子”藝術家的必然,其實也是何工先生具體作品創作的外化,我們甚至可以説----何工先生最大最好的作品就是他的不斷質疑、追問和對理想的追逐----這可能是何工先生作為中國第一代現當代藝術實踐者最重要的史學價值。基於同樣或者類似的理由,千高原和相關機構、個人同樣以高度的熱情和責任介入其中。本項目計劃的實施完成,毫無疑問將彰顯、豐滿和提升何工先生作為一位優秀藝術家的個體價值。同時對發展中的中國當代藝術和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個案參考----尤其在紛擾的今日之中國。

何工,1955年出生於中國重慶,1978年考入西南師範大學美術系,1985年獲四川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80年代初中國當代藝術肇始時期開始,何工即開始個人藝術實踐活動,在碩士研究生期間即以油畫《往事依稀》、《巴赫的寓言》等作品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和對人的當下生存狀態的關注。1986年後,何工赴美國和加拿大學習,並在多所大學作訪問藝術家和客座教授,其間廣泛參加國際學術研討和創作活動。在研究西方後現代藝術思潮的過程中,進行繪畫、裝置與觀念藝術實踐,有裝置作品《夢見方舟》、《這不是五月花號》、《後揚子豚方案》,油畫《歐洲車站》系列、《通往布魯克林的地下鐵》等作品,表現了跨文化的感受與思考。本世紀初回國定居之後,何工的作品更趨於文化與哲理思辨的具象呈現,在恣意塗抹的畫面中散發出強大的張力,而透過這種張力我們能夠窺知到何工作為一個“有機知識分子”藝術家的質疑和對理想的追逐。正是這種對理想的追逐,在切-格瓦拉踏上摩托車之旅60週年之際,何工----又一個懷抱理想的逐夢者,重新踏上了巴塔哥尼亞高原的追風之旅。

作品《摩托之旅》, 裝置繪畫, 丙烯于牛糞上, 20×20×20cm, 2012年作

何工重走切格-瓦那之路旅途日記部分掃描圖片

何工重走切格-瓦那之路--拜訪叢林部落Yahua人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