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眾生——虞村畫展前言
文/ 賈方舟
我在小時候已經畫的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畢加索
許多年來,虞村一直在利用圖像資源作畫。所以我在為他策劃第一個個展時,主題確定為“圖像演義”。因為他的繪畫靈感不是來自於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感悟,而是來自於對圖像的閱讀。這些圖像可能來于自公共媒體,也可能來自於歷史資料,抑或是自己拍的照片,所畫人物有時政要人,有公眾關注的明星、名人,也有普通百姓和自己的親朋好友。畫家用十分個人化的方式來處理他所感興趣的圖像,演義出一個個與圖像原型的趣味全然不同的畫面。
虞村本有很紮實的寫實功力,但在藝術表現上,他卻遠離學院的陳規陋習,努力使自己回歸到一種“原生”的狀態。他崇尚人類本有的藝術天性,那種毫無造作之氣的孩童般的天然、率真、稚拙。他追求一種不要經由理性干預的輕鬆自由的創作狀態,這是經過嚴格專業訓練的畫家很難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那種原生態的天趣是難以通過模倣而獲得的。虞村的藝術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不是在作一種表面的模倣,而是努力使自己回歸到這種狀態。這是他許多年來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他在不斷地畫、不斷地否定自己的過程中漸漸靠近著這個目標。他的畫讓我們感到確實是退回到了一種不會畫的、信手塗鴉的狀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更高的控制畫面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首先來自於發現,他能從一張很普通的圖片上發現某種可以延展的趣味因素,並通過他的處理,把一張圖片演義得妙趣橫生。
以現成圖像作為藝術生發的基礎和靈感的源泉,顯然是這個無所不在的圖像時代才會有的選擇,而在讀圖的過程中引發出的繪畫激情,産生了以繪畫手段將圖像昇華為藝術的內在要求。這個過程,從原圖像到繪畫的轉換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有意思的是,畫家還常常將兩張或多張不相關的圖片組合到一起,産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將虞村的作品劃分為“時政篇”、“師友篇”、“明星篇”與“生活篇”四個部分,但無論哪個部分,他都以一種幽默和略帶調侃的方式面對,使嚴肅的事件、顯赫的身份變得輕鬆和普通。虞村似乎在消解一種沉重感和崇高感,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被趣味化了的世界,被輕鬆化了的時代。他用他的筆勾畫出的是一個時代的“眾生相”。這些“眾生”在他一一“品味”之下不再正兒八經。因為在他的眼裏,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件是絕對重大的,也沒有什麼人物是不可解構的。而有的只是有趣味的事和有趣味的人。因此,虞村為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充滿趣味的世界,如同我們看孩子們的畫,讓你覺得好玩,讓你笑破肚皮。只是,他要真正達到孩子們的繪畫境界,還需繼續努力,正如畢加索所説:“ 我在小時候已經畫的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