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蔚——收集者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05-04 14:32:58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時間: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6月23日

開幕酒會:2012年5月5日(週六)下午3:00–6:00

 

北京前波畫廊非常榮幸地宣佈郭鴻蔚個展《收集者》將於2012年5月5日開幕。

在這個以紙上水彩為媒介的個展中,郭鴻蔚將著眼點從上一次個展《東西》中由多種繪畫媒介呈現的紙杯、塑膠瓶等日常事物滑向了自文藝復興以來以收集和分類為方法而體系化的自然歷史。從其早期的工作開始,他的繪畫並不是去追尋現實主義,而是研究他選擇的那些物體和媒介間的關係,並探索其無限可塑性。

《收集者》作為某種程度上自喃式的展覽,看似是在以繪製的方式去收集主觀的形式感片段,其實面對的卻是一個更具普遍性,更根本的“似”的基礎,一個人類主觀的博物學基礎。郭鴻蔚從充滿觸手可及日常之物的工作室裏走向了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其中充滿了人對其所處世界的好奇,以及對無限種類的鳥獸蟲石木所營造的自然界的分類定名和主觀理解。他不僅造訪了許多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植物園,還廣泛的參考了標本繪本的歷史文獻,並加深了對幾個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圖譜藝術的理解。從龐雜的資料中,他選擇了那些有著文化包漿和時間感的素材,並且以自己對於作為視覺表像的形式感的興趣為尺度編排于紙面上。

作品中有一系列以植物館中的標本為藍本,畫中將標本上的標簽,收集日和序列號等資訊悉數再造,但卻只能以水彩其氤氳水漬的姿態被辨認出來。與之相映成趣的是,鳥或蟲被以某種形式對比的需要排列于紙面上,微妙的形式差異浮現其間,被色彩和顏料濃度的調度精緻地複製出來。如孫冬冬所述,“展覽中的水彩作品根本不是博物學範式內的繪畫,因為郭鴻蔚作品一貫的語言表徵完全脫離了博物學對再現方法的學科要求,就像他對這些作品‘花鳥魚蟲’式的命名,如果從博物學角度來看,都像是一個假動作而已”。

雖然水彩已被作為一種技巧臻熟的繪畫媒介,但是傳統上,水彩作品僅被預設為小尺幅的習作。此次展覽中,郭鴻蔚繼續迷戀著其介質的通透和流動性,使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媒介並放大其特質,使這種媒材變得分外有趣,同時物體作為物質本身所衍射的光暈也被散發出來。在《收集者》中,郭鴻蔚將畫廊空間轉化為一個戲説人類對分類、留存和描述的標本館;不論是櫥窗中展出的標本還是紙上的水彩作品,都呈現了生命最常態的本質。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