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美術館前沿思想論壇第九回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03-02 15:12:04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主題:視覺藝術的“編碼”與“解碼”

主辦:53美術館

協辦:《畫廊》雜誌、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處

主講人:杭春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批評家)

對話嘉賓: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

主持人:胡斌

時間:2012年3月4日15:00

地點:53美術館(廣州天河區廣園快速路匯景路匯苑街21號)

乘車路線:昌崗東路廣州美院乘813路;大學城廣州美院乘2線,至科學院地化所站

網址:www.53art.org.cn

新浪微網志:weibo.com/53artmuseum

內容簡介:

從一幅廣告與一件藝術品中,我們能夠區分出什麼?一般而言,我們會認為廣告通過視覺元素編輯了某忠義圖,具有功能性;而藝術品則傾向於一種視覺的純粹,比如説審美,並不具備廣告的那種功能性。事實果真如此?藝術品的視覺僅是一種純粹的視覺,從來沒有摻乎其他的什麼意圖,抑或功能?本講座從一張廣告圖片與《蒙娜麗莎》的對比展開這一問題的討論,從而辨析藝術品視覺背後隱含“意圖”的發生機制——這種意圖往往被加以“編碼”,滲透于視覺元素的組合、顯現之中。而對於這樣的“編碼”,視覺閱讀則是通過“共約化知識”、“前後文關聯”,乃至歷史邏輯的系統條件加以“解碼”。也即,閱讀一件藝術品的觀看行為,實質與閱讀一幅廣告一樣,是通過“視覺解碼”將“視覺對象”轉化為一種有意義的符指。

杭春曉:1976年出生於安徽當涂,2006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美術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先後於《文藝研究》、《四川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新美術》、《美術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研究述評》、《繪畫資源的開放——古物陳列所與民初中國畫》、《重讀蔡元培“實物寫生”論》、《認知眼光與二十世紀中國畫》等論文數篇;出版《中國美術考古學史綱》、《明代吳門畫派》、《商周青銅器之饕餮紋研究》等;獨立承擔國家級課題“民初美術改良之價值重審”。組織策劃過“工筆畫當代性探索展”、“藝術是什麼?”、“樓上的青年——2010年中國青年批評家提名展”、“重新定義——70後藝術中的質疑精神”等展覽。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