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所具有的這種勝過手工的明確地位似乎與荷蘭藝術家馬爾特耶•布蘭斯(Maartje Blans)的作品無關,她的靈感來自於創作一件作品時手工過程不可預見的本質,耐心地研究其效果,並直接反映在她的作品上。在荷蘭和美國,布蘭斯接受的是視覺藝術和舞美設計的教育,始終自然而然地傾向於依靠自己的技藝;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的製造者(artifex),能夠輕而易舉地在優秀工匠和藝術家兩種身份之間轉換。她已使得手工成為自己創作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並不是偶然發生的;她大膽地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而這些作品跨越了不同的媒介,從繪畫到裝置藝術,以視覺上具有感染力的方式結合了兩種藝術裁體。
布蘭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很大程度上具有雕塑特質的“獨特”繪畫作品:白色板面上迷人的抽像樣式(《飛逝》Fleeting)或者是程式化的人物塑像(《舞蹈的人》Dancing Figures),用透明材料、織物製成,有時涂上黑色墨汁,將其視為等待光線來賦予活力的舞臺,不論這光線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光線一旦投射到白色板面上,就揭示出一個隱密的世界,隱藏在有形可見的表面之下。無論從自然的角度或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布蘭斯的作品所呈現出的多層次性使觀者入迷。第一個可見的層次是畫面上佔主導地位的實際場景,具有實體性,被自然光所照亮:觀眾的眼睛所感知和記錄的現實世界,即便是最漫不經心的人也可以看到的世界。第二個層次相當於一個更加隱秘的部分,封閉在內部,同時又歸功於白色板面上留下來的空白空間,只有在某種光線條件下它才會活現出來。實體形狀投射下的飄渺光影交融映射在這一層次裏,又與觀眾凝視後所産生的心境相交融: 這是精神與實體的交匯點。在這些條件下,只有那些注意力很集中並且樂於觀看的觀眾才會體驗到一個過程,引導他超越可見之物的局限。凝視一幅有著喚起感而非擬態特質的作品,觀眾由此走向一個探查的過程中,很快就進入尚未覺察到的充滿情感但是有形的世界。後者的特點是微妙變化的偶然形式,與外在空間條件聯繫在一起,但是也同觀眾內在氣質有關,他願意讓自己觀看或者感受。因此,布蘭斯的作品為觀眾的凝視找到了理由,這一凝視使作品臻于完美,從某種角度來看,甚至削弱瓦解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優先的視覺解決方法的可能性。
運用藝術化的、即興的線條來塑造除作品中完全空白的空間深切交融外的影像,例如《兩種生活》(Two Lives)和《飛逝》(Fleeting),為畫面傳達了一種節奏感,這與中國傳統國畫有些相似之處。作為這一題材的絕好例證,藝術家以深入的思考來加以領會,選擇中國作為她的第二故鄉,另外在布蘭斯的作品中,空白轉而具有了一種動感,不再僅僅是一個背景,一個非空間或者是空虛的場所:這是一個關鍵的元素,使運動和動作從身體上和心理上得以發生。作為畫面中固態雕塑部分的補充,空白處營造了體驗的場域,一個人生活在其中並且放鬆自己的空間。有形的和空白的空間之間強有力的聯繫,是通過織物、線繩、樹脂玻璃、沙子、樹榦等組成的廣泛視覺語匯——這些都源自布蘭斯對每一種特殊材質所傳達的感覺的迷戀。儘管它們極端地明確具體,每一種元素都生動地把握並提出了一切自然現象轉瞬即逝的本質,揭示了其脆弱性和暫時性。
這樣,布蘭斯的作品邀請觀眾面對的不僅僅是暴露在一個人眼前的一切,同時也面對畫面/凝視的物理限制背後的一切。它們在視覺上讓人們注意到一個事實,即一個人所看到的,其實是一個從身體和心理上可以感知的更大的統一體的片斷而已。
(譯/毛衛東)
瑪瑙,獨立作家、批評家和策展人,自2003 年以來居住在北京。2003 年,她從義大利威尼斯大學東方語言和文化係畢業,完成了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學士學位論文。之後於2007 年在北京清華美院獲得中國藝術與藝術批評史碩士學位。自2003 年以來,在中國和國外以策展人、協調人、學者和作家的身份參與了各種不同的計劃。
MaartjeBlansDancingFiguresIMixedMediaInstallationOnWood110x153x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