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的視線——紫微 成英熙 攝影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7 11:24:5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放時間:2011.11.19 - 2011.12.03 上午10:30-下午18:00 (週二—週日)

開幕酒會:2011.11.19(星期六)PM 1:00

策展人:印炳國(南韓)

展覽地點:北京通州區宋莊小堡(萬盛園入口處)洋紅Art Space/Gallery

特別支援:北京洋紅藝術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這是一個關於探索和觀察的展覽,它不但揭示了城市視覺文化中的美、多樣性和挑釁意味,同時亦暴露了個人情緒和感覺的變化。我們可以把此經驗跟漫遊者的經驗相提並論:漫遊者不會像一般人哪樣回應現實世界;相反,她會通過觀察去吸收身邊的圖像。她亦像社會學的批評家,如Charles Beaudelaire (「城市街道漫遊者」一概念的提出者)、Walter Benjamin、David Harvey、Jean Baudrillard、Jack Kerouac和Georg Simmel那樣去指出城市美學中的正負問題,以及于19世紀因資本主義的興起所産生的情感。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可把「漫遊者」概念跟Dorothee Soelle所提出的「Interlokutor」相提並論,兩者是不同的。 Douglas Crimp的作品《博物館的廢墟》(1993) 把照片轉化為指示後現代的工具。它既探索了杜尚所提出的現成物概念 (即藝術家傾向借鑒或挪用藝術史知識及工業製成品;當她們不能自行製作某些物件時,會借用現有物件去進行創作),亦展現了替代、重建和搬遷等創作技法的運作。另一方面,由於照片的創作需完全依賴現實世界中的物像,部份人仕不認為攝影能有效地反映自我。在圖書館領域內,圖片不單止是被簡單地份為數據,同時亦份散在整個龐大的庫存內。最近當紐約公共圖書館進行一個份類項目時,她們重新按藝術家把其照片藏品份門別類,例如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圖像歸類到Robert Capa旗下,又把Delecroix及Manet的照片歸納到Etienne Carjat之下。(南澤運/文化評論家)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