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滔裝置雕塑個展——將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08 10:14: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期:2011年7月8日至31日

地點:五五畫廊

地址:上海莫幹山路50號4號樓A-112

電話:021-62664108

營業:11:00 - 17:00 (星期一休息)

網站:www.gallery55s.com

 

五五 很高興主辦雲南大理出生的北漂年輕藝術家藝術家薛滔的裝置雕塑個展《將》。

薛滔因其作品近期被德國的Vitra設計博物館收藏(Vitra設計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設計博物館之一,也是當今國際設計領域公認的風向標),並參加法國聖埃蒂安設計雙年展和波蘭波茲南雙年展,開始在國際上被關注。

薛滔的作品還入選了《中國電站之二和三》。該展覽分別於2007年在挪威 Astrup Fearnley 現代博物館,2008年在盧森堡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MUDAM)舉行,旨在展示當今中國最重要的藝術作品。2011年他在香港國際藝術展和VOLTA巴塞爾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上的展示,受到業內人士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薛滔的作品無疑是在現今中國生活體驗的産物,是對不斷的資訊轟炸以及年輕人正經歷著的迅速的社會變遷所作出的反應。薛滔作品可以説是一個檔案館,其採用的手工藝技巧以及材料與當代的網際網路,電視媒體形成反差。薛滔的雕塑與現代社會脫節,游離于傳統和現代之間。這種矛盾反映出為了了解當代社會所作出的努力——在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正經歷著這樣的過程。

在中國,從古至今,人們歷來愛使用昂貴的材料如青銅,金和玉;採用報紙作為藝術創作的材料顯得十分有趣,因為它不具有太大的內在價值。對一個中國觀眾來説,很難對此形成一個評判尺度。一個用毫無特殊價值的材料製成的作品會有價值嗎?為什麼它如此有趣?對西方觀眾來説,他們了解貧窮藝術的遺風,評判薛滔的“有時為功能性的”作品是藝術還是設計對他們來説不是什麼問題。而中國人向來對創造力有著廣義的理解,對藝術和設計沒有等級上的區分。因此,無論對東方觀眾還是西方觀眾,薛滔的作品都讓人對既定價值産生質疑,併為它重新定義。

《將》,由三件裝置雕塑作品組成。《同胞》,用北京日報英文版,扭成繩子,並截斷成若干條,每條70釐米長,其中取19條束成一捆,懸于空中,剩餘若干條,堆于地面成三角形。是為今日中國人之生存狀態。《震》,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時期的報紙,扭成繩子並打結若干。三角形展臺一個。汶川處於山區,2008年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毀滅了該地。《核》,用2007年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當天的香港報紙扭一根155米長的繩子並纏繞成果核狀。香港1842年割據給英國,1997年回歸中國其中共歷時155年。

藝術家薛滔認為:“如果有人説,你就是我,或者我就是他,這樣的言語是不能被接受的,因為我們都覺得,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的存款,我的房子,我的財産,這都是我的,和你的他的都不相干,否則把你的存款給我。這裡有兩種東西,報紙和繩子,這兩種東西也是不相干的,報紙是報紙,繩子是繩子,風馬牛不相及。那麼用報紙扭成繩子呢?!它是什麼?是繩子還是報紙?或者它既不是繩子也不是報紙,它是報紙擰成的繩子!亦或者它既可以是繩子也可以是報紙……。暴政與奇跡同樣如此,暴政即是奇跡,奇跡亦即是暴政,從上到下,每一個中國人都深諳此道。”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