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物象形——高蓉、李洪波、王雷作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1-05-04 09:47:2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左至右
高蓉,《花家地北裏5號樓八單元-1/2層》(局部), 2011. 布, 棉花, 海綿, 木板, 250x155x155cm.
李洪波, 《紙雕塑-女人》,2010. 紙材料,可變尺寸.
王雷, 《編織編造, No.1 》(局部), 2008. 《英漢辭海》一套,170x150cm.

 

展覽時間:2011.04.27-06.15

展覽地點:北京藝萊空間

 

三位年輕藝術家分別運用編織,刺繡,剪紙等傳統精湛的手工藝,探索日常事物的材質和形式,表達對當代中國百姓生活的深切關注。

高蓉的作品從個人生活體驗出發。她運用既出於興趣與感情,同時又能夠掌控的布料為材料、刺繡藝術為語言,將傳統手工藝術與觀念藝術相結合,為我們"還原"出一個"似家非家,看似破舊卻也溫暖"(高蓉)的生存空間。儘管它只是一個代表,並不大,但是確是八零後這代人中很多人都會有的體驗。

李洪波的作品來源於兒時常玩的"紙葫蘆":一沓薄薄的紙竟能變化出各種迥異不同的形態,這樣的視覺衝擊讓藝術家看到了紙質形式語言的另一種可能,從具象到抽象,從有形到無形,從規範到自由,抑或反之。在新近的紙質雕塑作品裏,他將紙質材料折疊並組合成為具有奇異感覺和強大視覺衝擊的空間裝置。紙張的連續性成了語言表達的重要元素,它的聚散、起伏、轉折為我們呈現了一組不可預知的畫面。評論家殷雙喜寫道,對於李洪波這樣的藝術家來説,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不是對於紙的運用的技術,而是對於紙的運用的文化視野, 即回到紙的原始意義。

王雷也是使用紙質媒介為創作材料的藝術家。早期的裝置藝術作品是由衛生紙編織的時尚服裝組成,簡練而純粹,有"一種純潔的詩意般的感覺",而報紙編織成的漢代貴族服裝,和由中國大辭典編制的清朝的"龍袍",也都表明著王雷的對紙質媒介的濃厚興趣,讓人不禁思索:藝術家使用紙媒對於中國傳統服裝的複製,是對傳統服裝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讚頌,還是在從另外一個角度提醒我們認識生活世界的"非真實"呢。王雷説,其最初的創作靈感源於對物質情感及屬性上不可能性的一種探索。

高蓉,李洪波,王雷均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作品分別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白兔基金(White Rabbit Foundation) 收藏。

本展覽將於2011年4月27日至6月15日在北京藝萊空間舉辦。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