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泱泱--大師限量版畫精品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3 13:26: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海報

開幕酒會:2010年12月11日下午2:30

展覽時間:2010年12月11日——2011年1月11日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日9:00—16:30

展覽地點:嘉寶美術館

地 址:湖北武昌雄楚大街268號出版文化城(崇文廣場)A座3層

主辦單位:湖北省美術家協會

湖北長江嘉寶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千年時間畫廊

協辦單位: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藝術+》雜誌

總 策 劃:劉春冰/劉光俠

藝術總監:彭年生

學術顧問:沈 偉

學術主持:武洪濱/胡 鶯

策 展 人:邢媛媛/曾 禹

策展團隊:劉 穎/阮 徵/朱玉潔/關琮諭/孫建文

參展藝術家: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

學術講座

時間:2010年12月 11日19:30——21:00

地點: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0號樓北門一層多功能報告廳

主講人:武洪濱(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策展人/評論家)

張思永(798藝術區北京千年時間畫廊負責人/藝術家/策展人)

主題:事關四位大師與當代藝術品市場

前言:

9個月前,91歲的吳冠中先生在“朱德群回顧展”上曾誠懇地説:“沒有與朱德群相遇,我也許遠離藝術天堂。”僅僅三個月後,吳先生離開了我們,他或許不會知道,以他們為代表的“中西融合”風格已經被牢牢的書寫于20世紀的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被人瞻仰。今天,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丁雄泉作品版畫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按照“五四運動”(恰是幾位出生的年代)以降的歷史敘事,在20世紀初期提出的諸多文化關懷均以“借西開中”為主題。假如我們把20世紀中國藝術的發展闡述為:如何借鑒西方建立本土化語言體系與完成傳統向現代性轉化的話,那麼,20世紀後半葉站在中西藝術交叉路口的,正是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丁雄泉等人。當然,他們在中西融合的理念下呈現出的藝術面貌不盡相同,但最終都從自身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張力迸發出來;將東西方藝術樣式在精神高度達到默契與交融;將中西文化從“交叉碰撞”到“中西合璧”這一時代的文化思考在現實層面予以創造性與建設性的建構。似乎,宏觀的文化領域中所謂的“文明衝突”(塞繆爾•亨廷頓語)在他們的藝術中得以圓滿與和諧。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引領的這種傳統文化精神的回歸對當代中西文化交融互動中的中國繪畫有著深刻的啟示。

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在整體上正努力表達中國藝術審美價值觀和中國文化個性。“主體性表達”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與追求。在藝術領域,中國藝術的當代創新成為擺在廣大藝術家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在全球化的語境中體現藝術的當代性,如何在本土與國際、民族與世界、東方與西方的情境中,確立自身的文化身份?如何面對商業文化的衝擊而保持文化藝術的獨立品格?四位先生的作品對於當代藝術表現中缺乏應有的人文深度、欠缺對中國傳統和當代文化精神的深度把握等現象無疑會起到戡亂斧正之用。同時也提醒我們在審美多元化的當代社會,建立一種在文化自省基礎上的文化自覺,以獨特性的藝術表達,創作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形成有別於西方現當代美術史的藝術發展譜係,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全球化語境下,藝術的內涵和外延正處於嬗變與發展之中,以怎樣的文化身份,以怎樣的藝術面貌,建立起自身面對世界的文化話語權,以及自身的藝術評價標準和體系,已成時代之需。今天,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丁雄泉的藝術無疑是贈予我們的一份珍貴禮物,對於21世紀、甚至是更遙遠的未來或許有著更大的昭示與意義。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大雅泱泱,融匯東西。

                                                                 武洪濱(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策展人/評論家)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