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4 09:09: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展覽名稱: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主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美術館

承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藝術院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0年8月18日——2010年9月2日

開幕時間:2010年8月18日 15:30

參展藝術家(以姓氏筆畫排序):方力鈞 王廣義 王功新 韋爾申 葉永青 馮夢波 劉小東 許江 宋冬 邱志傑 汪建偉 岳敏君 羅中立 林天苗 周春芽 張曉剛 徐冰 展望 隋建國 曾梵志

 

改革開放至今,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當代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直至多元格局的形成,已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當代藝術不僅有自身的發展譜係與藝術史價值,而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思想解放、社會變革、文化現代性建設等諸多領域的表徵,因而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當代藝術已走出國門,贏得了國際藝術界的矚目,而它們的存在也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當代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及其所蘊含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價值。本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藝術院承辦,將邀請過去三十多年來各個時期與不同藝術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參加。將“建構之維”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其意旨在於一方面能較為全面地梳理、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多元的創作格局與不同的藝術追求;另一方面是突出“建構”的意義,即凸顯當代藝術所創造的新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雖然此次展覽兼具回顧、梳理之意,但也強調自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多元性、前瞻性,力圖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發展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除了展出藝術家部分代表性的作品外,屆時還有數十件繪畫、雕塑與裝置新作與觀眾見面。

本次展覽的學術目標將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呈現當代藝術在各個歷史時期與中國社會文化現實所發生的聯繫與互動,注重其在參與當代文化建設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特點與意義。第二,突出“建構”所具有的藝術、文化、精神價值,強調“之維”所具有的開放與多元維度。第三,凸顯藝術個案的研究價值,並以參展藝術家的個案為坐標,勾勒中國當代藝術的基本發展脈絡與多元化的創作格局。第四,在展覽的呈現和佈置中既追求新穎、獨特,又不能讓觀眾感到陌生。事實上,追求高品質的現場效果,不僅希望展覽能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更重要的是通過中國美術館這個公共空間,讓當代藝術走向社會,走向大眾,讓觀眾更容易地了解和欣賞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

 

為當代文化建設開創新的篇章

寫在“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的前面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政治昌明、經濟騰飛、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和文化繁榮。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不僅為中國當代文化建設開創了新局面,也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裏,中國當代藝術從萌芽、發展,走向成熟,直到今天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可謂碩果磊磊,成就斐然。文革結束後,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為新時期的當代藝術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傷痕美術”、“鄉土繪畫”,以及80年代回歸藝術本體的文藝思潮共同成為了新的起點。同時,當代藝術以人道與人性為基點,形成了一種關注現實問題,關注時代變革,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傳統。80年代中期,當代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各種現代美術運動、藝術思潮、藝術團體的涌現,不僅成為了中國在文化現代性建設中的時代表徵,而且形成了各種思潮、風格、形態多元共存,齊頭並進的局面。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新的歷史、文化語境下,當代藝術也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要立足現實,溯源傳統,從本土文化切入,建構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另一方面,要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樹立中國當代藝術的主體形象,確立自身的文化藝術價值尺度,並在語言形態、藝術觀念上與西方接軌。於是,傳統與現代、本土化與全球化成為了此一時期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主要語境。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當代藝術不僅很好地完成了上述兩個階段的使命,而且在展覽體制、藝術傳播、文化教育,以及美術館、博物館機制建立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形成了一個日趨完備的、有機的、健康的、多元的藝術生態。

當然,和當代藝術取得的成績比較起來,當代藝術的梳理、研究、推廣工作還相對滯後,在這種語境下,如何讓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産生更大的影響,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塑造中國當代藝術的國家形象便成為了迫在眉睫的課題。為了促進當代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升當代藝術領域的學術科研能力,中國藝術研究院運籌並於2009年11月成立了中國當代藝術院。為了搭建一個嶄新的平臺,提升當代藝術的學術形象,中國當代藝術院邀請了一批在各個發展階段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參與其中,為當代藝術的推廣、交流、科研做一些重要且具有建設意義的工作。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正是基於上述學術目的而籌辦的。本次展覽得到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美術館的大力支援,邀請了20位在過去三十多年中各個時期與不同藝術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參加。此次展覽的初衷是希望能較為全面地梳理、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多元的創作格局與不同的藝術追求,而“建構”的意義則在於凸顯當代藝術所創造的新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精神價值。除了強調“建構”的意義外,本次展覽還突出“之維”所具有的開放性與多元性。雖然此次邀請展兼具回顧與梳理之意,但在參展的70多件作品中,仍有20多件是藝術家們的最新力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讓當代藝術走向社會,走向大眾,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和了解到中國的當代藝術。

事實上,從當代藝術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登上歷史舞臺的那天起,就在努力地追求自身要完成的藝術使命,並希望在文化現代性的建設中做出貢獻。但是,我們會發現,不管是當代藝術的藝術使命還是其文化內涵,它們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都會因時代文化情景的改變而向前衍生、推進。從這個角度講,“當代藝術”的意義就在於能體現時代的文化精神,而藝術家的價值則在於能賦予“當代性”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正基於此,以本次展覽為依託,當代藝術院將以國家的當代文化發展戰略為契機,以建設具有本土文化邏輯與時代文化精神的當代藝術為己任,並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和方式向前發展,逐漸將中國當代藝術提升到一個更高、更新的文化與精神層面,併為未來當代文化的建設開創新的篇章。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藝術院 院長:羅中立

2010年7月18日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