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之城——故事傳承者的城市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6 14:21: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藍色工房 (Studio Azzurro)

1982年, 法比奧•齊裏菲諾(Fabio Cirifino)、保羅•羅薩(Paolo Rosa)和萊奧納多•桑焦爾吉(Leonardo Sangiorgi)開始了他們探索技術新文化想像力和表達力的經歷。1995年斯特法諾•羅維達(Stefano Roveda)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通過製作環境影像、敏感和互動環境、陳列展示、戲劇表演和電影,劃出了一道橫跨各類傳統表現方式的藝術之路,形成了吸納眾多專業人士的貢獻並與他們開展重要合作的工作組。

一開始,他們的藝術探求集中在環境影像方面,他們開展了將電子形象和自然環境相互補充的實驗,力求達到使觀眾和其中的感知途徑成為中心的目的。環境影像是以極富內涵的場景、很多組重復性的小事件的錄影鏡頭、有助於打破螢幕限制的螢幕組合為基礎的敘事裝置。在《游泳者》(去海德堡的次數太頻繁,1984)和《視野》(那個人從來不停息,1985)等作品中,採用了人的形象元素和自然的元素,按照應該接納它們的空間和社會環境進行設計製作。

在那些年裏,為第八屆卡塞爾文獻展創作並獲得Ubu大獎的《抽象的房間》(1987)等各種戲劇作品的製作,推動了他們在戲劇和表演範圍內的研究,憑藉以演員的身體和錄影的虛擬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雙場景的發明,找到了戲劇情節與錄影形象之間相互補充的原始方式。實驗在隨後的幾年裏繼續進行,就舞蹈劇和音樂劇的課題展開,其中在倫敦艾爾美達劇院(Almeida Theatre)上演的《頌西公爵》(1997)堪稱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同時憑藉《納諾夫先生的核心觀察臺》(1985),藍色工房繼續開創電影方面的事業,出品了電影長片《記憶師》(2000),這是改編自神經心理學家魯利亞(A.Lurija)敘述的一宗迷人的臨床案例,電影裏自由談起在錯綜複雜的記憶裏的一段旅行。

1995年藍色工房投入到了一項新的、極其重要的關於互動和多媒體的領域,製作了《敏感的環境》 的一系列作品,如《桌子》(為什麼這些手都來碰我?1995)和《合唱》(1995)。這是一些能夠對處於其中的人發出的刺激産生反應的環境,其中技術與敘述和空間融為一體,其産生的效果來自更多的人的選擇和存在,而器械裝置通過“自然界面”,不靠技術手段,而是通過普通的具有感染力的方式,比如觸摸、踐踏或發出聲響等而起作用。

2002年,在結束了兩年的研究和旅行之後,在那波裏的聖埃爾莫城堡(Castel S. Elmo)和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展出了《地中海沉思》, 這是包括以地中海特點為主題的“五處不固定風景”的互動影像裝置展覽。這部作品標誌著一個關於土地及其記憶和特點的新的需求的開端,在多媒體博物館設計上集中了過去的經驗,如在薩爾扎納(Sarzana)的《抵抗運動博物館》(2000),在維納迪奧阿爾貝蒂諾要塞(Forte Albertino, Vinadio)的《運動中的大山博物館》(2007)。強大的敘述和浸入式部分,相關的和互動的接觸,使這些博物館表現出知識生態系統和敘述空間在與公眾和虛擬社群的擴大對話中變化的特色。

這種與關於記憶、地點及社團價值的關注,明顯影響了藝術路徑,促使誕生了又一輪主題為《故事的傳承者》的系列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另一種互動形式被進行了實驗:參觀者以極其強烈的參與方式參與其中,通過某個地方的居民的敘述,發現這個地方。該項目正在進行中的頭幾部作品是在卡薩布蘭卡推出的《敏感的地圖》,在聖菲(Santa Fe)國際雙年展上推出的《第四個梯子》,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推出的《感性之城》。

儘管有很多人在這麼多年裏,或短期或長期地,貢獻出了自己的想法及他們自己的感覺,藍色工房仍然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個性,建造了其統一的創造性的環境,推動了這一特別的實驗,並在這非常複雜的活動中保持了其深遠意義的航向及連貫性。

目前藍色工房與各類藝術人才合作,他們是:馬可•巴索提尼、艾麗莎•薄麗絲、雷訥•布恩可、馬泰奧•切利尼、馬利奧•可齊米裏奧、達涅萊•德•帕爾瑪、艾麗莎•嘉爾迪娜•帕琶、弗朗切斯卡•戈洛、托馬索•萊迪、卡門•雷歐帕爾蒂、基婭拉•麗姬、基婭拉•隆歌、茅羅•馬切拉、阿爾貝托•馬薩麗•貝爾諾基、達涅拉•梅澤拉、艾麗莎•米達麗、阿萊桑德羅•貝科拉羅、希爾維婭•佩麗扎禮、朱裏奧•佩爾尼切、索妮婭•拉妮奧、羅倫佐•薩爾蒂。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