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非黑——青年藝術家推介第一回展覽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16 17:55:5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灰非黑——青年藝術家推介第一回展覽

開幕酒會:2010年3月27日週六下午三點

展覽時間:2010年3月27日—2010年4月18日

展覽地點:798藝術推廣中心

藝術總監: 李慧旻

策展人: 武湛

參展藝術家:蔣非默 李軼群 宋若華 仇媛媛 張穎

Gray is unequal to Black —Young artists promotion chapter 1

Opening Reception:3:00pm, Sat.MAR.27th, 2010

Exhibition Dates:2010.3.27—2010.4.18

Art Director:Li Huimin

Curator:Wu Zhan

 

“灰非黑”借用一種否定性的表述方式,意在強調參展作品的視覺特徵,以及視覺效果的生成方式。首先,這些作品整體上呈灰色調;其次,這種灰色調的形成不是因為直接使用了灰色,而是通過黑色和白色的搭配構成。這樣的闡釋意在説明兩個基本點:第一,從作品視覺格調的角度,我們力圖突顯一種較為柔和的色調,以區別於直接彰顯的亮色搭配;第二,從作品視覺效果生成方式的角度,我們力圖強調一種較為含蓄的創作手段,以區別於直接描繪的簡單操作。

灰色是一種美學。在中國的古代美學系統中,由於對“五色令人目盲”的信奉,我們選擇了黑白,並在道家的闡釋系統中將黑白理解為世界的兩種基本色。如果説黑白是兩個帶有本質意義的極端,那麼介於兩者之間的灰色則因其非此非彼、不即不離的特點,而表徵了一種“雙非兼有”的東方智慧。同時,這種東方式的灰色美學與西方古典繪畫不同,作品視覺效果的生成主要採用了黑白相濟的造型方式,摒棄了直接調色,而通過黑白兩色的協調配搭和形式整合,使之黑白分立又彼此相生。因此,“含蓄而不直白”不僅是作品視覺效果的美學意涵,同時也是作品創作方法的基本邏輯。

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將“當代藝術”首先理解為一種從西方引入中國的藝術表達方式,那麼經過三十年的學習、理解、探索、發展,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面臨開拓自身生態特徵與美學訴求的歷史使命和學術課題。因此,在“如何使中國當代藝術有效地轉化為當代中國的藝術”,“如何以特有的方式表達當代中國的生存感受和美學訴求”等宏大問題的探究中,年輕一代藝術家開始嘗試從傳統的生命哲學和東方式的藝術思維出發,試圖將宏大的文化追問轉化成具體的藝術探究,並以各自特有的藝術思維和創作方法歷練某種獨到的“灰色美學”。

在本次展覽的參展作品中,年輕的藝術家們通過各自獨特的美學修養和表達方式,將上乘東方傳統的美學文脈與表達當代生活感受的藝術訴求互譯轉化、整合為一,努力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生態中探索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和審美可能。在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今天,年輕藝術家們正在探索的新的藝術方式和美學訴求,不僅具有特殊的原生價值和歷史意義,而且將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整體生態中的一株應時而生新苗!

 

798藝術推廣中心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B15號

VENUE:798 Center For Art Promotion,

B15# No.2 Jiuxianqiao Road,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

+86 10 59789881-601

www.798art.org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