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時期”當代新銳藝術家聯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5 13:41: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哺乳時期”當代新銳藝術家聯展

主辦:上海香地藝術中心

總監:鄧亞鳴

策展:卡達

統籌:邵一帆

時間:2010年1月16日——2010年3月5日

地點:香地藝術中心(上海市莫幹山路50號3號樓108室)

開幕酒會:2010年1月16日15:00時

 

“Lactation period”Joint Exhibition of New contemporary Artists

Organizer: CHANTILLY ART CENTER

Art Director:Deng yaming

Curator:Kada

Co-ordination:Eva shao

Duration: 16.Jan.2010—5.Mar.2010

Address: CHANTILLY ART CENTER

(No.50 Moganshan Rd,3,Rm 108 Shanghai)

Opening: 16.Jan.2010 15:00pm

Email: xiangdiartcenter@163.com

Web: www.chantillyart.cn

Tel: 021-62765199

Fax: 021-62760489

 

哺乳時期

爆發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蔓延全球,無異於給活躍在興頭的當代藝術以棒頭重荷。今天,藝術界很難再看到往日張燈結綵、燈紅酒綠、蠢蠢欲動的局面。當然這不僅僅是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主要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轉變和新的文化格局正在孕育。這也促使藝術界反思並理性審判的發展方向。

西方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演化都是在本土的文化背景下的特殊環境中形成。從印象派到抽象表現主義,後現代源起的達達主義直至今天仍在延伸……,達達、新表現、超前衛的歐洲大陸以基弗、博依斯象徵代表人文精神中流砥柱,引領著他們影響的各派。 美國則有以大眾傳媒、流行文化為背景的沃霍爾、昆斯影響另一思潮。而中國當代藝術正是在這種外因下滋生孕育出來的,我暫且稱之為“恐龍時期”。因為他們是模倣、拿來、套用西方化簡單模式的原型,缺失本土文化因素。一批惟利是圖、變賣民族文化符號的文化投機者, 以功利主義的取捨為原點,無視圖像的歷史性上下文關係,拒絕創作過程中對圖像的深度挖掘,以“拳擊”為生,佔山為王,使符號專利化、暢銷化,使其達到牟取暴利的意圖。以至於滋生出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的陰影下的衍生恐龍。大恐龍吃小恐龍,小恐龍吃幼龍,幼龍吃未孵化的蛋,總之都是恐龍家族,都是江湖義氣,在利益的催使下形成一個功不可破的粘性球體,來者不拒,統統吸納。結果有二:一榮俱榮不斷壯大,一損俱損走向毀滅。金融危機為恐龍們如火如荼的“事業”畫上了句號。“恐龍時期”的終結也預示著“哺乳時期”的到來。

首先“哺乳時期”是以感情,文明、法律、秩序、人文、關愛、和諧、健康等有關優質的精神文明聯繫在一起而不可分的,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充分的母乳來實現,沉寂、反思、吮吸、孕育,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必將茁壯成長,不僅僅只會打一套簡單剛烈的“拳擊”,還會外柔內剛相容的“太極”,收發自如…

付經岩、田野,嚴焓、易國棟、程毅、趙罡、卡達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時期孕育出現的。他們大都以觀念、人文關懷、繪畫本身作為方向,當然這只是一個縮影的展開。

付經岩的作品帶有濃重的戲劇、荒誕、象徵、反諷、靜怡地感情展開,在他的畫裏看不到簡單的表像符號,而是看似輕鬆玩味的圖像外卻有一種冷靜、理智、敏感地洞察判斷力,這也是他日久沉積不斷深度挖掘、思考、探索地的結果。他的《雜交系列》、《靜物寫生》《照片》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他打的就是典型的“太極拳”。

田野的作品是以個案的形式出現的,是以表現近似冷酷的直接敘述方式,拒絕繪畫外的語言性而是營造繪畫本生,他以建築、船隻等作為題材展開,繪畫語言採取詩歌、散文的抒寫式,《西湖》、《斷橋》、《故宮》等都是採取意到筆不到,畫面看似未完的書寫效果;而《終世紀》《教堂》等都是採取直接、即興、營造畫面氣氛地詩歌情境。 重復往返的黑色猶如黑洞般神秘地漩渦,淋淋灑灑地豎直線條猶如繁複疊加地十字架。正如尼采所言“根伸進黑暗的萬丈深淵,樹才能吸收充足的陽光”。陳如鋒利的哲人般田野的繪畫表現也如是。

嚴焓的養生之道完全體現在他的畫面中,崇尚自然主義。清心淡欲,以茶道的自然主義、人文關懷才是大道。

易國棟具有人文主義的經典情懷。在同一化物質消費的今天,在人們追求時尚,理所當然談論美國大片,時尚購物,高科技等等。而人們早已淡忘了中國的神話演義給我們帶來多少情懷?易國棟敏銳的眼光、預見性的使之提上日常議題成為可能。

程毅從量變到質變。在蕓蕓眾生裏,在反覆疊加的線條中,只有一條線是他自己......

趙罡對於存在本身的切身體會,夢囈般展開。

(本人評論摘取雅昌藝術網)卡達以自己的方式實踐,近似冷酷的規則次序,撕裂現實規則的潛在慾望。排序重排序,極度個體與社會本質的抗爭,死板,不可變更的苦難使我們切身感受莫名的壓抑。

當代藝術在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今天短短的三十年從自發、集結、到暴起暴落,當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喻為“恐龍時期”未必恰當但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客觀事實。但,值得慶倖的是,我們有一批紮根本土、吸收母乳的新生代已經破土而出,我們祝願“哺乳時期”的新生力量在人文關懷的情感下健康成長。

 

2010年元月

卡達于上海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