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青年藝術作品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28 15:52:5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呂淼,City,385×225cm,2009

“萬花筒”青年藝術作品展

參展藝術家:任靜、郭濤、呂淼、孫文、關奉東

策展人:李蘇橋

展覽開幕:2010年1月8日下午4點

展覽日期:2010年1月8日---3月3日

展覽地址:北京空間畫廊(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紅1號院C4座)

電話:+8610 51273246 傳真:+8610 51273246

E-Mail:gallerybeijing@gmail.com

網站:www.gallerybeijingspace.com

綜合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對藝術品市場造成的重創,20世紀80年代日本人創造的藝術品市場神話的破滅,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似乎也難逃命運。經濟危機過後,中國當代藝術迫切面臨的問題,就是迅速走出冷戰思維,調整心態,重新建立一種“向上、樂觀的精神”,積極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當代藝術。

這次參展的五位藝術家:任靜、郭濤、呂淼、孫文、關奉東,將向我們展示富有自身特點的作品。在藝術形式上,他們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和表達方式,展現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他們站在時代的浪尖上,高瞻遠矚,敢於創新,創造了屬於他們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呈現方式。

任靜的作品流露出一種憂鬱的感傷,他的人物放置在充滿荊棘的環境中,處在不安的情緒裏,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們,讓人産生憐憫。在有限的畫面表現了虛幻的故事情節,似乎有一股寒氣從畫面中流淌出來,用他自己的話説是“身在絕望,卻又看得到希望”。

郭濤的作品就相對理性了一些,畫面一直沒有艷麗的色彩,而是一種強烈的時代感,隱約看到文革對一個人的成長産生的影響,郭濤的記憶似乎一直停留在當年,在情感上是沉重的,這種情感也深深地反映在藝術家的生活中。《大團結》的畫面並沒有讓人看到太多的喜悅,像一張褪色了的照片,嚴肅,隱約地藏著心靈上的痛。

呂淼結合了漫畫的形式和輕鬆詼諧的語言,作品像一部二維的舞臺劇,演繹著戲劇性的人生。他運用的新型繪畫材料,沒有了傳統繪畫的筆觸,但是畫面上每一個細節的銜接都恰到好處,組合地相當完美和諧,一種全新的質感體驗。

孫文的紙上作品是藝術家的精心之作,宣紙上淋漓盡致的水墨,流露出藝術家的藝術修養,透露著貴族氣息,黑白灰的處理很好地詮釋了這樣的感覺。孫文在繪畫的過程中是非常有感覺的,這種對畫面的強烈的感覺透過薄薄的宣紙傳達給了每一個觀者,讓人走進他的畫面,看到藝術家內心的清澈、透明與真摯。

展出的一組關奉東的作品,名為《黑夜系列》,還有一組《白天系列》與之相對應。與孫文完全不同的黑與白,記錄著無盡的成長軌跡,他總是在不同的城市間穿梭,以及其簡單的形式描繪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無意識地在畫面上發揮自己的本能,又像夜晚做的夢,夢醒後,記錄著夢裏的某個畫面,但是都不連續,帶有童話般天真浪漫的氣息,笨拙中透露著率真。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展示未來當代藝術發展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期待經濟危機後的當代藝術,呈現另一番百家爭鳴的景象,在健全的市場體制下綻放光彩。在此之前,我們不得不感謝我們的年輕藝術家為未來新藝術的發展,作出的大膽嘗試,付出的諸多努力,讓我們看到年輕一代心中的熱血沸騰。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